春节风俗:请送家堂印象
文/秋水长天
春节过年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
这个春节请送家堂的习俗是多少年传下的最最重要的过年环节。
我们这一带请送家堂的习俗是这样的,我们这儿也叫请“爷爷娘娘”。总体的是对先人的尊称吧。
这年三十早晨要把存放的家堂拿出来,把外边的灰尘擦拭干净,挂到堂屋的北墙上,在下面的供桌上摆放许多的供品,主要的有鸡、鱼、猪肉顶子(有的富裕的会摆放猪头)、炸货。摆上筷子。还有水果,烟酒等。一切准备妥当,就拿着烧纸,香,鞭炮去先人的(住处),先烧了纸,再放鞭炮,然后把从家带来的香点着(拿来的一把香全点着,就拿回三根香,口里嘟念着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去了,这样不回头的回家了。)
回到家,进家门后,要在家门口档上根木棍(寓意不要请来的爷爷娘娘走了。)。进到屋里,拿着香对着家堂举三举,把香插到事先准备好的香炉里(现在一般的可能香炉没有了,只得用茶碗代替。),然后烧纸,磕头,把刚下好的饺子端到供桌上,这请家堂的第一步算是完了。还有就是在供桌的两侧摆放椅子,便于坐下陪陪先人。
这家堂在请回家后,定时的替换供品(主要是吃饭时给换上新鲜的刚煮好的水饺。特别是年初一早上。)。
这初一那,不管起的早晚谁来到这儿,首先给家堂磕头拜年。还顺便的上香烧纸。
过了初一就是初二。我们这一带都是初二早晨送爷爷娘娘了(有的地方是初一下午送,我们的邻村就是初一送。)。早晨起来后,先给家堂上供,寓意就是叫爷爷娘娘吃了饭好走,上香,烧纸磕头,把点着的香对着家堂举一下,拿着纸,鞭炮,开始送家堂了,到家门口后,拿开原先放的木棍,开始去了(从前都是走着,现在大部分是开着车子了。)。到了先人的住处后,把拿来的纸香全部烧了,放鞭炮,放完后,嘴里嘟念着祈求先人保佑家人平安。然后就回家了。
回家后,一家人吃早饭后,收拾家堂,收拾供品。这请送家堂的事算是完了,这年的主要程序也就这么结束了。
我看:请家堂之事,算是对过世的家人的一种怀念与尊重吧。是一种祭奠,在这个时候,人们也有时间
,把写到中堂上的家谱拿出来看看,每年一次,也不知为过。这传统的习俗会传很多年的,可能要永远的传下去。
这后面跟着的就是串亲戚拜年了。一般的会拜到正月的初六左右,有的人家亲戚多,会拜年很长时间(说是拜年拜到二月二,这是可能的,有的说拜年拜到搂豆叶,那是说着玩。)这年就算是过完了,那就准备春季的劳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