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琛幻想短篇非小说:世博时光机,我在哪儿?

(2010-03-16 01:25:41)
标签:

亚琛时分

短章

幻想

小说

世博会

大阪

上海

1970

2010

文化

分类: 记忆故回忆◆忆忆

一束光突然让我出现雪盲的症状。我慌张地闭上眼睛,4秒钟后双睑开启的瞬间,发现自己竟然拿着phlipDVD摇控器座在第六排的看台上。真是荒谬,我在哪儿?邻座,一对五十多岁身着和服的日本夫妇,微笑地打招呼,我浅白的英语和俄语派不上用场,愣头愣脑苦笑地说着“昆尼奇哇”。回头看到远处的电子屏,英文显示的是:“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1970年3月15日”现在是开幕式……

 

眼前的景象很有趣:中国代表队两个穿红色旗袍的姑娘,套臂的白手套,艳黄色高跟鞋,“怎么穿成这样就入场式了?”怀疑。后来了解到她们是台湾省的代表,祖国真是强大,这么大的活动派一个省就让世界惊奇一番。有趣的事是打旗的日本礼仪先生的穿着像极我们学校国旗班男生的制服,只是他们的灰,我们的白。更巧合的在后面,鼓乐队的服装就是我们国旗班的服装……开幕式其实很“华丽丽”,如果那时有“猫扑”,网友一定会这么给评语,但绝不会有北京奥运会上的“无与伦比”。

 

“清醒一下,现在是40年前”一个声音传来。我猛地清醒又转念“如果我能回到1970年的过去,那么会不会跑到未来2010年5月?”我开始惦念即将在祖国召开的上海世博会。

 

“莫贪心,在此,就先看看1970年的日本世博会吧!”

“说得是”我的惊呆开始变成暗喜。“诶?谁在一直跟我说话?”

“别猜了,我在你手中。”

“摇-控-器!而且音色是滕子不二雄的机器猫、小叮噹。”

世博会真是个创造奇迹的盛会。只有人类想不到,没有人类做不到。一个未来的遥控器回到40年前的世博会,说两句话,嘿,还多功能了,赚!

 

来之前的晚餐只有七分饱,来这里也没得住宿,我学着电影[幸福遥控器]的做法按了下1,一束光把我带到主题墙前“人类进步与和谐”。熟悉的“和”想必是从中国的国学中得来,我们学校把2010年确定为“沈阳农业大学青年国学修习年”,看来无论在哪个时空,我们都会被国学的精神温暖。我又开始了意识流式的脱缰想象,不等phlip遥控器提醒,我被眼前的这段文字感动了:

 

“为世界默默做贡献的平凡的人们对世界怀有一份责任心,坚忍不拔地活下去的人们,因为你们平凡,所以更值得赞美”

 

我的眼前是: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棕皮肤,老人、孩子、男人、女人,呆了的、笑了的……他们在眼前一闪即过,我看到不用语言表达的微笑,那是我熟悉的陌生人,他们:

 

是穿红色上衣的黑孩子伸出舌头仰起头品尝大阪突然飘来的雪花的滋味;

是114岁的长寿老人在敬老日那天在家人陪伴下坐着轮椅来到世博园;

是一群盲童们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用触摸“看”这个神奇的盛会;

是端庄的志愿者姑娘俯身安慰走失的孩子,通过紧急电话找到粗心的家长;

 

他们是这样平凡的值得赞美的人们。

 

我看到生物演进过程中明灯一样悬空的单细胞,看到恐龙和獴马象,看到原始人类向神灵祈祷、向图腾顶礼膜拜,看到战争和核武器下残疾的孩子和母亲的泪滴,看到人类将走向何方的质问。

 

我看到翻转的过山车伴随人们刺激的惊声尖叫,看到不同种族的人们用击鼓表达心愿,看到年轻时代的查尔斯王子没有戴安娜的陪伴光顾伦敦大桥屋顶样的英国馆,看到超音速飞机、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高科技仪器。

 

我看到法国馆前竖立的蓝、白、红的鞠躬人偶,据说代表对失去人性的人的讽刺,看到在香水纪念品前、不死鸟号原子炉前逗留的人们。看到著名歌手西乐维亚瓦妲的3D雕塑影像在生动地唱法国民歌,而法国默剧大师马歇马叟表演后谢幕。

 

我看到德国馆里工作人员在放贝多芬的交响乐,啤酒、汽车和精密仪器光影交织。看到意大利馆与地面形成30度角倾斜的造型,猜想灵感来自比萨斜塔。看到北欧馆以环境保护及公害预防为主展示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正面负面影响。看到希腊的奥林匹斯神像,看到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山脉,看到捷克斯洛伐克波西米亚传统工艺制作的玻璃艺术品。

 

我看到苏联和美国当年二极争霸时的实力比拼,你有加加林人类第一个航天员,他有人类月球上的脚印和石头;你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雕像、契科夫的手稿眼镜、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展示的苏联艺术品位,他有运动器材、民间文艺表现的充满朝气活力的美国文化价值。

 

我看到秘鲁为洪灾募捐,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喷泉,柬浦寨的巴别塔,缅甸的翡翠宝石,印度尼西亚的巴蒂克印花布,坦桑尼亚的五万年的人类头盖骨,加蓬的人偶,新西兰剪下的羊毛,多米尼亚的甘蔗和可可,阿根廷的马鞍。

 

最后是世博会会徽造型的日本馆以日本和日本人为主题的彰显日本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科技和文明。

 

这场历时183天的盛会,参观人数达6421万8779人次,每天制造的垃圾需要90辆卡车运走,一天吃掉的牛有180头。甚至即便井井有条,但6个月间还会有13万成人和最多一天1200名儿童走失,当然他们最终都会和家人团聚。

 

参观这场人头攒动的盛会,与我同行的人们无论穿什么鞋子,都需要不断地掂起脚尖张望,看世博会最累的是腿脚,最忙的却是眼睛。我们耳边回响起开幕式时的一些讲话:“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依靠政治、经济协调努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减少冲突和对抗”“探讨人类美好未来的平台”。

 

唉!时间过了40年,我这个来自2010年的未来人现在依然在听到不同的语言在呐喊这样的话”40年后的2050年,我们还要这么挽救一样警醒一样的呼喊吗?

 

游览中的暗喜突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忧虑打断,我不想停留在人类40年前世博会展示的文明进步前,我想看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展示给世界的智慧和光芒。

 

我按下遥控器的方块符号关闭键,在一道熟悉的雪盲一样的光亮前,我本能地闭上眼睛。摇控器并没说话,三小时前播放的“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DVD已回到片头优美的音乐中,沙发上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感叹:“这世界的万花筒,我在此时,这里!”

 

    尾声:DVD是便捷的时光机,此刻是2010年3月15日23:00,三小时前亚琛回到了1970年3月15号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一次没有时差的旅行,跨越40年看遍全世界。穷尽语言也无法描述我们生存的星球和非同凡响的人类。博客是在那天之后和今天之前产生的奇妙领域,在此呈现,当作梦话也无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