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饭

(2009-09-30 18:56:54)
标签:

包间

老外

刀叉

酒菜

红白事

下馆子

西餐

中餐馆

杂谈

分类: 爱生活,爱麻妮儿

国庆节说话就要到了,国内大小城市肯定都已经张灯结彩花团锦簇,金融危机之下,美国人都感觉肾虚的时候,而我们的祖国确依然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大家肯定都要好好庆祝一番,或携家带口的出去旅游,或走亲访友串门喝酒吃饭剔着牙花儿打麻将。在非洲过国庆,买不到国旗,不能放烟花爆竹,更没有人组织扎彩车舞狮子搞方队游行,大家只有抱着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到中餐馆海吃一顿以祝福祖国的复兴繁荣,形式非常简单,但总有好事者还是站在饭店门口对着人群大手凌空一挥,问候一声:同志们辛苦了,同样有好事者回答:为饭店服务。

同样是吃饭,也有种种不同。在饭店里看老外吃饭,都是西装革履,手拿刀叉,有的还在脖子上弄一餐巾,一副来者不善的样子,更加上牛排上似乎还在滴滴答答地淌血,看起来很生猛。其实他们一般吃的都很安静,聊天声音也很小,要不是看脸上都还带着挺和谐的笑容,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在密谋什么。

因为不喜欢西餐,在国外这么多年,我还老是搞不清哪只手拿刀,哪只手用叉,加上我看老外用刀叉也总有把握不到的时候,常常招呼不住就直接上手,因此我也压根儿没有计划把西餐纳入我个人的今后的饮食安排。我最看不惯的是他们用手拿了东西放嘴里后,再用很响的声音吱吱把几个手指头吮吸个遍,汤水不留,他们见面碰面接吻的时候似乎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其实这时这位的嘴和对方的脸尚有一段距离,以致于我经常怀疑这声音的来源。

和老外不同,同胞们去饭店,尤其是下中餐馆,就跟进自己家厨房一样。大裤衩,拖拉板儿,有的还扛着明晃晃的罗汉头,进门就大呼小叫四处招呼,似乎跟谁都熟。难怪同胞一进饭店,老板总是赶紧一路小跑地过去一把把他们拖入包间。同胞们进门大大咧咧,但是落座却都很矜持,你推我让老半天,才肯各自坐下。

酒菜一上,大家立刻热情再次高涨,那声浪震的包间门都哆嗦着有点不堪忍受。在外面厅堂里吃饭的老外立刻脸色苍白眼睛警惕地盯着各包间,他们搞不懂吃饭怎么会弄出这么强悍的动静出来,最后终于在精神崩溃前一秒钟匆匆结帐落荒而逃。

我老家在农村,红白事上摆席一般是露天一溜排开几十张桌子,大人小孩都饥肠辘辘地围坐在那里,而饭菜总是迟迟不上,大人还好,还能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些农活儿收成,孩子们可坐不住,他们一会儿爬桌子上,一会儿蹲长条凳,一会儿把桌子当战鼓用筷子大声敲着催促炊事员赶快上饭菜,声音一片噪杂。酒菜千呼万唤中终于上来了,噪杂声嘎然而止,大家顾不上揖让客套,都纷纷提枪上阵一通忙活。孩子们更是一面忙着往自己的小碟里夹菜,一面紧张地观察着盘子里的库存。头几个菜一般上的很快,下的更快,一两分钟不到,第一波凉菜全部变成了空盘子。孩子们满脸油光光地一面继续嘴里未尽的事业,一面开始扭头看后面的菜到没有到,大人们这时才有功夫儿点上支烟,一面等菜一面试图继续刚才中断的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