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空怎一个“贱”字了得
(2011-12-03 12:40:51)
或许这不只是上海航空独此一家的诟病,但作为前上航员工,我还是拿最了解的事实说话。
很多乘务员在大骂旅客刁民的时候,有否想过这些刁民是谁给惯出来的?上航一直以自己的服务自豪,硬件不足软件来补,可这真的是“一流的服务水准”吗?
航班延误,客人罢机,好好地法律途径你不走,甚至连相关警告都不敢吱一声,怕影响公司声誉。但就这么被“罢”着也不是办法,所以航空公司选择退让,给钱!可是客人还嫌亏了,继续给你闹,航空公司竟然还真的本着“你多闹闹,我就把赔偿金给涨一涨”的原则办事儿。这跟路边儿摊讨价还价是一个道理,作为买家永远不会觉得最后那个价是你让步了,只会觉得先前的价码太贵,经过一番努力最后那个才是应得的价,而且还特有成就感。
机上这种例子也不少见,而且大多是在航班延误,硬件不足的情况下。飞机起飞后阅读灯坏了,乘务员就应该马上赔礼道歉,并迅速像狗一样趴在地上找哪根电线没接上(就算乘务员完全不懂线路的事儿),然后端茶送水,好吃好招待。记得有一次飞767的机型,一位乘务员直截了当地回复,“对不起,会修理的,帮您换个座位吧。”并没有"特殊款待"一番的时候,客人就急了,就吵着自己是常旅客,要投诉之类的。还有客人投诉,没有受到特殊待遇,每次发餐食和饮料自己都不是第一个拿到的。并大呼一声“你知道我是谁吗?!”然后摆出某某报社的名片一枚和上航银卡会员卡一张。
当然受到这种“服务”影响最深的应该还是乘务员自己。根深蒂固地认为服务就应该是这样,所以当自己作为顾客的时候,就常常投诉。听到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投诉强生司机了。因为顶着鸭梨上班的一大清早,遇见的就是可爱的强生司机叔叔们,乘务员对“好的服务”的“标准”是苛刻的,后果可想而知。而且上个饭店什么的,乘务员可比其他人闹腾多了。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是国民素质的问题。可是基本上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两只手两只脚的,没有差别,关键还是后天环境差距。那有的人肯定还要说这和经济条件有关。这话的确没错,可是上海算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了吧,我怎么觉得“厉害”的上海小市民比全国其他各个省自治区的人闹得更强悍,更壮观呢?只能说上海的“服务趋势”导致了一帮“刁民”。
人家一个小孩子,本来哭哭闹闹的很正常,晾在一边,他下次就懂了,就乖了。可你“上航”偏偏就在小孩子闹的时候,给人家糖吃,然后好声好气地捧着他,哄着他。变相地教育小孩子只有哭只有闹才有糖吃的道理。那这个小孩子还不穷凶极恶地给你闹吗?
最后我要说,乘务员也只是在第一线打工的,一大半儿还是中专,大专毕业,没什么文化。关键还是办公室里的领导们的抉择和判断。您领导才能定风向标,带动公司的“服务潮流”。
什么硬件不足软件来补,提倡这话的人应该罚去吃屎。硬件才是硬道理,客人没有精神病,莫名其妙地要为难你。就是因为明明最基本的硬件都做不好,还特冠冕堂皇地号称自家的服务好,才招惹这么多事儿。要我说,你就先搞定塔台,把延误的事儿给办好,要是没这个能力处理延误问题,又没这个钱去提高硬件水平,那就索性在宣传的时候就该说明,因为自家飞机常延误,所以来个机票打折呀,由于硬件不够好,请事先做好思想准备什么的。别给人家旅客特高的期许,tmd的上了飞机才发现像上了贼船似的,要啥没啥的,不生气才怪!!
要知道在中国闹闹,那也就是关起门来的事儿。可这一出了国,问题就来了。国外的人可不知道中国有这么个越闹越有好处捞的“服务倾向”,在他们眼里,就是莫名其妙地看见中国人为了个什么问题的,不选择好好“说话”解决,而是在那儿嚷嚷着“投诉”呀什么的。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您说能好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