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中有两个贯串始终的人物一个叫宋恩子,另一个叫吴祥子。老舍先生在刻画这它们的时候是颇下功力的,在我看来,这两位官差其实连狗腿子都算不上,更别提人了。看着是活脱脱的两位“活神仙”,实则根本就是个《茶馆》中贯串事件的俩道具。
其中这二位的几句台词说的很好(陈宝国主演的剧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是二人在茶馆中大摇大摆的对掌柜王利发得说教:“我们就是大清,大清就是我们。见到了我们,那就是见到了大清。”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二位可是真够敬业的,当狗当奴才居然能和主子融为一体,和体制混为一谈,不分彼此,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对早已化身为体制内的一件物件儿。他们每天做的就是盘查可疑(什么是可疑?他们说了就算。)人员,盘剥搜刮店铺商皋,而且不分白天黑夜(从不休息),晚清民国(从不停止)。活脱脱的我把青春献给您(这二位是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抓捕搜刮”上了)!
另一次是宋、吴拿搜刮到了钱在城中的小酒铺里喝酒时的对话:“你说这大清少了谁,能少了咱二位不是?那是!哪个朝代少得了差官?哪个差官不爱钱不是?!”二人随即笑作一团。这段对话写的高啊,完全高出了《茶馆》的阳台,高出了剧本。看似平淡的调侃,让观者有了一丝对这俩狗腿子的同情,是啊少了恶人的衬托,怎么体现好人的伟大。没有恶人的陷害,好人在那里闪光惩恶。一个朝代需要恶,一个社会需要恶,就连一部话剧、电视剧都需要恶人。没有,社会就是残缺的。没有,故事就没法继续。
体会到了这些,我们也就明白了《茶馆》中对它们的刻画,能体现它们有人性的对话他太少(只有上面提到的那一次)。所以说它们连狗腿子都算不上,因为它们没有人性,没有父母妻儿,没有饥寒,它们的出现就代表了一件事:现存体制与最基层老百姓的直接对话,它们只是体制的传话筒,体制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您说,宋恩子、吴祥子它们能算得上人吗?所以我不同意老舍先生对他们的刻画!这二位爷也太累了,真该让他们歇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