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督导案例:办学理念、校训及其它
(2008-11-06 17:13:46)
标签:
学校管理督导评估案例分析办学理念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上周四,我随市政府督导室督导评估组到一个乡镇,对F中学进行了一天的督导检查。检查包括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查资料等方式,整个活动过程紧凑、督导细致、反馈认真。
这是一所不错的乡镇初中,管理模式和办学效果均有可取之处。只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要求学校,我总觉得有些尚待改进的地方。
一、关于办学理念
什么是办学理念?按华中师大郭元祥教授的归纳,办学理念,即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教育价值追求的集合体,是学校自我构建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我的个人理解是——用精辟的语言表述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我们所到的这所初中提炼的办学理念是“德育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安全稳校,环境美校”,确定的办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成就教师职业追求,保证学校持续发展”。很显然,前者只是学校管理策略,而非办学理念。后者倒是回答了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两者可以合并,并以后者为主,提炼出既能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特征的共性,又能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
二、关于校训
校训是全校师生携手共勉的座右铭,主要是对学生的一种训诫和要求。它要求有内涵、富个性、叫得响、记得住、传得开。该校的校训为“博学、创新、诚信、笃行”,初看都是一些时尚要求,但细细品味,会发现有可商榷之处。
首先,第一个要求“博学”就没有体现德育为首,培养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方针;其次,“创新”虽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源不绝的动力,但并非对初中阶段学生比较列前的要求。所以,现在不少中小学将“修德”、“立德”等作为校训的首个关键词是很有道理的。去年秋,我到过长沙长郡中学,百年办学历史上曾培养十几位两院院士,07年高考上北大、清华近五十人,成绩令人咋舌,可它的校训只有“质朴、坚毅”四个字。
三、关于管理模式
在学校提供的资料中,有一幅直观的“管理机构图”(有的学校称为管理网络图),居上的一个层次是校长室、党支部,下一个层次是教代会,再下依次是处室、教研组、老师。其实,有关教育法规对学校管理的表述是: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我个人的理解是形成权利制衡的“三驾马车”,即教代会是代表学校集体利益的权利机构,党支部是把关的监督机构,以校长为核心的校委会是执行机构。虽然我们现在基层中小学的教代会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往往用工会代替),但至少理论上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事实上,目前不少中小学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校计划总结、预算报告、重大开支、职称评聘、评先表模等方面,确实没有交由教代会讨论,学校管理中的民主性受到了影响。
以上只是在F中学检查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不一定正确。因为关于学校管理的一些理论问题,很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过,讨论商榷,肯定对学校发展会有所促进。
前一篇:陈坤:月半弯
后一篇:教育随笔:从校服设计看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