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各大论坛都会发现有关郭敬明及其文章的帖子都是如此之hot,可见其影响力!
关于庄羽郭敬明纠纷案在网上也是众说纷纭。支持乎?反对乎?
有教育家发表文章,接受采访时严厉批评这种抄袭行为,甚至将其上升为80年代的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层面上,称我们的追逐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理念的一种迷失
当然,众多郭敬明的FANS却仍然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庄羽的《圈里圈外》要不是因为这起是是非非的纠纷案又会有谁注意到那本出版已久的它呢?郭敬明能用他的文字使那么多的人捧着《梦里花落知多少》一边哭一边笑的一遍又一遍的看呢,而庄羽能吗?
当我们在网上讨论着郭敬明年纪轻轻2004年全年便有7位数的收入入账时便已经把他区别于我们的普通,可是当3月20日晚,郭敬明在央视《文化访谈录》节目的录制现场当主持人问及“文学中的借鉴和模仿”问题,会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情绪失控直奔洗手间而去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有些东西却并不区分这些……
鲁迅先生《骂杀与捧杀》的结尾有这样一些文字:
“以学者或诗人的招牌,来批评或介绍一个作者,开初是很能够蒙混旁人的,……然而如果没有旁人来指明真相呢,这作家就从此被捧杀,不知道要多少年后才翻身。”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