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位滇南中心城市开发蒙自犁耙山旅游

(2016-11-16 16:47:24)
分类: 必昆论文

站位滇南中心城市  开发蒙自犁耙山旅游

 

王必昆

 

一、蒙自犁耙山及其周边人文地理概况

蒙自市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东部。东邻文山市,南接屏边县,西连个旧市,北与开远市接壤。地处红河与南盘江分水岭上,海拔最高处2567.8米,最低处146米。北回归线从境内鸣鹫镇小坝心、西北勒乡苏租、长桥海东坝、文澜镇大台子、大屯海西坝、雨过铺镇仁厚通过。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蒙自坝是云南省六大坝子之一、红河州乃至滇南最大坝子。坝区面积54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228平方公里的24.4%。全市总人口43万人,主城区面积31平方公里。

蒙自地势大体上北高南低,地貌由盆地、山地、岩溶组成。北侧为断陷盆地,地势平坦,三条丘陵带绵亘其间,将其分割为蒙自坝、草坝、大屯坝三块盆地,海拔高度在12761300米之间。坝区东北部分水岭两侧的山区,海拔高度均在1800米以上。蒙自坝近南北向长条形,草坝在蒙自坝以北近长方形,大屯坝在蒙自坝以西近正方形。大屯坝为蒙自市、个旧市共有。蒙自坝、大屯坝低洼处有古代湖泊残留下来的长桥海和大屯海两个天然湖泊,20世纪先后改建为水库。

犁耙山位于蒙自坝北部,草坝东部,属云岭东南支系葱蒙山脉犁耙山分支,接近南北走向。犁耙山分支由蒙自市西北的开远市长林坡、雄箐入境,经草坝偏东南延至豹子窝,脉络为群山覆盖。由豹子窝以北沿北溪河至庄寨,又沿南溪河经都格、落水洞、戈姑入屏边。犁耙山为荒山,海拔2124米。主峰下犁耙坡,位于西北勒乡朵古村东北2公里,海拔2239.4米。

犁耙山沿蒙自坝北侧、草坝东侧耸立而起,高出坝区约700940米。整条山脉临坝区一侧山势陡峭,但山梁上却相对平坦。西北勒乡即在蒙自坝北部的犁耙山区,遍布着全乡5个村委会、29个自然村。面朝蒙自坝、草坝边缘的犁耙山梁上,从东至西一条线散落着朵古、三家、洛戈底、西笛底、大黑能等山寨。西北勒乡地广人稀,世居民族有彝、苗、汉3个民族。

犁耙山脉与蒙自坝、草坝自然地理迥异。坝区土地肥沃,水源较好,年平均气温18.8℃。犁耙山脉石山纵横,地形破碎,岩溶发育,浸蚀严重,水源缺乏,耕地瘠薄,大片土地难以利用,年平均气温13.6℃。西北勒乡主产玉米、荞麦、小麦,经济林木有山楂、核桃,近年发展烤烟、苹果、万寿菊等,饲养牛、马、羊等家畜。坝区沿犁耙山脚村寨较为密集,主要有攀枝花、北平、马街哨、碧色寨、灰土地、十九村、假邑、波黑等村寨。昆河高速公路沿犁耙山脚通过,周边乡村公路网络便捷。西北勒山区交通落后,但基本有乡村公路通达。犁耙山巅到坝区直线距离很近,但公路盘旋,延长了实际距离。从蒙自市中心至西北勒乡政府34公里,碧色寨至西北勒20公里,碧色寨至犁耙山主峰下犁耙坡13公里。

二、蒙自犁耙山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地理条件极其优越

地理上连城一片的蒙自坝、草坝、大屯坝、长桥海、大屯海,在地貌上是一个完整的大盆地,平均海拔不到1300米。而在蒙自坝、草坝边缘峭耸而起的犁耙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整条山脉沿坝区东北侧绵延40余公里,成为“蒙自屋脊”。犁耙山山势陡峭,而山梁却相对平坦宽广,便于开发利用。登上犁耙山梁,犹如爬上蒙自的屋脊上,万千山水尽收眼底。特别是在西北勒乡朵古村外的主峰下犁耙坡和面对草坝的犁耙山歪头山巅,更是顿生“登犁耙山而一览众山小”之感,可谓是云南省内登高望远的最佳之地。在犁耙山梁上,可看到蒙自坝、草坝、大屯坝、长桥海、大屯海乃至鸡街、沙甸、三角海等坝区风光。蒙自的繁华街景、草坝的阡陌田园、长桥海和大屯海的湖光山色,全部成为肉眼广角的风光大片。“欲穷千里目,登临犁耙山”,在犁耙山巅,目之所及,东边最远可看到文山境内,南边最远可看到冷泉老官山、个旧莲花山,西边最远可看到开远大庄等,视野特别开阔。

(二)交通条件具备基础

犁耙山距离蒙自市区和草坝镇较近,已有基本公路通达。从蒙自经碧色寨至西北勒,修建有34公里的蒙西公路,水泥路面。从草坝经假邑、大黑能至西北勒,修建有30余公里的草西公路,弹石路面。西北勒乡所属的村委会、自然村,基本通弹石路。犁耙山梁上的风力发电项目,修建有连接整座山梁风车的施工便道,形成基本路网。全部施工路网主线31公里,加上支线约有40公里,只需在此基础上扩建、改建、新建即可形成连接整座犁耙山脉的公路交通网络,满足现代观光旅游和户外运动的交通需求。

(三)水利条件得以改善

犁耙山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脉,水源较为缺乏。地处犁耙山梁的高寒山区西北勒乡,缺水较严重,长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14年,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重点县蒙自市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分三期建设从菲白水库提水,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变西北勒乡百姓生产生活用水“靠天吃饭”的现状。当前一期工程用地协调工作已全部完成,建成水池12个,泵站1座,铺设管道19公里。截止目前全乡共建水窖4322口,蓄水量78852立方米;坝塘47个,蓄水量141000立方米;新建“五小水利”建设项目水池12个,蓄水量6400立方米。通过从菲白水库提水,西北勒乡的用水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开发犁耙山观光旅游的用水问题也可随之得以解决。

(四)彝族文化较为丰富

世居西北勒乡的彝族支系濮拉,据说是由古羌族与本地部落族人杂居而形成。由于长期身处高寒山区,交通信息闭塞,西北勒彝族濮拉传统文化得以完好保留,彝族风情浓郁。西北勒濮拉在民间传统习俗、服饰、舞蹈等方面特色鲜明,还有《犁耙山的传说》、《将军石的传说》等民间故事,火把节、斗牛等活动在当地影响较大。

西北勒濮拉妇女的服饰古朴鲜艳,未婚姑娘的服饰更为艳丽。传统服装面料由自种麻纺织,麻线纺织成麻布的方法较为原始。服饰在以绿色、黑色为主的面料上绣上大片的红色图案。每套服装大大小小的图案达数千个,旧时需用数年时间制作,现在部分花边以机织品取代,但大部分图案仍需手工完成,一套服装的制作也需一年以上时间。西北勒濮拉妇女的服饰从整个造型到各种图案,古拙、庄重、鲜艳,被誉为“服饰中的兵马俑”。

在犁耙山的人文地理元素中,西北勒彝族濮拉风情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给高山观光旅游增添了民族特色文化之魂,让荒寂的犁耙山注入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三、蒙自犁耙山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蒙自旅游发展滞后,尤其缺乏大体量风景区的现状,应充分依托自身地理人文特点,围绕“一山(犁耙山)、两坝(蒙自坝、草坝)、两海(长桥海、大屯海)”的高原地貌资源,编制战略性的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打造犁耙山大型观光旅游走廊和长桥海、大屯海大型旅游度假区,推动蒙自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做好犁耙山整体旅游开发规划

要把开发犁耙山观光旅游作为蒙自旅游产业的战略性举措来规划,组织各个门类专家实地调查研究,多方论证,按照“高起点、多功能、特色化、大品牌”的目标来进行高山观光旅游和高原户外运动综合规划。

(二)建设犁耙山交通网络

1、旅游专线。一是新建北京路收费站至犁耙山32号风机处的主干道,到达1号观景台;二是将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项目与犁耙山观光旅游项目连接,改建碧色寨至西北勒主干道,到达犁耙山主峰下犁耙坡;三是将草坝现代农业观光项目与犁耙山观光旅游项目连接,改建草坝假邑经大黑能、西笛底至西北勒次干道,途径西北勒多个村寨;四是将犁耙山旅游与查尼皮红色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改建西北勒香塘经菲白水库至查尼皮公路,形成旅游线路的循环;五是沿风力发电施工便道,修建犁耙山山脊主线公路,作为犁耙山旅游观光主干道。

2、登山栈道。一是新建北京路收费站至犁耙山32号风机处的登山栈道,到达1号观景台;二是新建碧色寨至犁耙山主峰下犁耙坡的登山栈道,方便徒步登山游客。

3、索道。从北京路收费站上方台坡修建一条缆车索道至犁耙山32号风机处,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乘缆车登犁耙山观光旅游。此段山崖陡峭,相对距离短,无障碍物,城区游客集中,适宜修建索道。歪头山位置较理想,但下方有高压线路和高速公路,且需占用良田,游客也不集中。

4、多功能路网。利用犁耙山风力发电施工便道和部分乡村道路,改建完善犁耙山观光路网,规划自驾车道、自行车道、山地越野赛道、马拉松赛道、徒步线路等,把整座犁耙山连接起来。全部路网可达100公里以上,一路多用,开发犁耙山观光旅游、户外运动和体育竞技项目。

(三)建设观景台和户外营地

1、观景台。规划设置32号风机处、下犁耙坡、歪头山三个观景片区,沿线分布,相对集中成片。观景台采用数字序号自南向北编排,便于识别寻路。

1号观景台:32号风机处,海拔2096米,下对北京路。建一座揽胜楼。此处为蒙自最佳城市风光摄影基地。

2号观景台:北回归线经过点,西北勒苏租至长桥海东坝经过犁耙山的合适位置。建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建休息亭、露营基地等。

3号观景台:27号风机处,朵古村上方。此处为长桥海、大屯海最佳风光摄影基地。

4号观景台:犁耙山主峰下犁耙坡,海拔2239.4米,建主峰雕塑标志。

3号、4号观景台之间,建一座蒙自犁耙山科普展览馆、一座大型儿童山地游乐园、休息接待点等功能设施。科普馆设置喀斯特地貌展厅、风力发电展厅、光伏发电展厅、户外运动展厅、西北勒民俗文化展厅等。

5号观景台:9号风机处,歪头山南面。此处有峭壁岩石状似蟾蜍,名为小金蟾。

6号观景台:10号风机处,歪头山东北。

7号观景台:歪头山。此处为草坝最佳田园风光摄影基地。

5号观景台至7号观景台歪头山之间,可修建空中走廊。这3个观景台之间可建斗牛场、宾馆、露营基地等。

8号观景台:小尖山、棺材山,森林覆盖的两座小山。此处为犁耙山最佳群山风光摄影基地。

可集中在西北勒洛戈底棺材山、光伏电站周边规划修建各类赛道,作为犁耙山户外运动体育竞技片区。

2、户外营地。根据犁耙山脉上的路网布局、村寨分布及相关地理特点,布局各类户外运动路线设施。建设若干个各种规模、各种功能的户外旅游营地,满足游客休息、露营、体育竞技补给等需求。打造朵古、西笛底两个濮拉民俗山村。

3、基础设施。根据犁耙山脉地貌特点和观光旅游功能需求,重点抓好水、电、路、通讯、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好各类旅游设施,让犁耙山具备大型户外旅游功能。

(四)组织开展各类大型活动,营造犁耙山旅游氛围

1、西北勒彝族风情活动。充分利用犁耙山观光旅游走廊,开发西北勒彝族文化乡村旅游,可组织开展濮拉歌舞风情、大型斗牛活动、火把节、苹果节等西北勒彝族濮拉文化旅游活动。

2、风光摄影活动。可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性、国际性的犁耙山风光摄影大赛,扩大犁耙山的人文影响力。

3、高原体育竞技活动。可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性、国际性的山地自行车赛、摩托车赛、汽车越野赛、马拉松赛、攀岩赛、滑翔赛等大型高原体育赛事活动,还可建成高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扩大犁耙山的人文影响力。

4、全民健身运动。可定期组织全市、全州性的登山赛、徒步赛等全民健身运动项目,扩大犁耙山全民健身基地的影响力。

5、促进滇南中心城市市民健身热潮。通过开发犁耙山观光、户外旅游项目,让广大市民有了徒步、登山、休闲健身等户外运动的大型基地,促进滇南中心城市兴起市民健身热潮。

(五)加强领导协调,组织开展招商引资

犁耙山旅游开发可作为蒙自旅游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分步实施,定位建成云南省最大的高原风光旅游和户外运动景区。犁耙山旅游开发应与西北勒乡脱贫攻坚项目结合实施,所有路网建设应与蒙自面山绿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结合,以犁耙山整体旅游开发来带动蒙自生态文明建设。建议红河州、蒙自市两级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加强领导协调,以开发犁耙山旅游为战略突破口,彻底改变蒙自旅游景点小而散的格局,推进滇南中心城市旅游快速发展。


写  于:2016年8月

发表于:云南《红河》杂志2016年第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