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这么干怎么也亏不了本。”段慧敏说这话时手正在计算器上飞速敲打着——她正在计算一套央产房的投资回报。现在,股票已经清仓的她,正在试图把回笼的现金重新投入到房产投资领域,而她还会继续关注股市,当然,轮到她下一次建仓的时候,她肯定使用的还是房产投资的租金。
不会赔钱
当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牛市到来的时候,段慧敏身边的几个朋友卖掉了自己手中的房产,拿着现金进入股市。“幸亏我当时没卖,否则连退路都没有。”当最近一轮大跌行情到来的时候,段慧敏庆幸自己在近一个月前没有听从那些圈子里朋友的劝告——卖房炒股。
相比于段慧敏身边的朋友,她的出手要谨慎得多。他的朋友大都一次性入市60万~70万元的资金数额,而她单笔的入市额却从未超过10万元,一般在5万元左右,按照她自己的描述,她的入市方式基本是逐月累加,即根据上个月的收益情况,逐月累加投资,半年时间,她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总额大致在30万元上下。
“按月投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投进股市的钱基本都是房产投资这块产生的房租,减除每月必须缴纳按揭款之后的余额,也就是纯利部分,投到股市里。”段慧敏今年虽然30多岁,但其理财方式显然具有浙江投资客固有的成熟,经过近6年在北京苦心经营,她已颇有资产:3套商铺、5套公寓所形成的租金,一个月至少有近10万元现金入账,按揭负担在每月5万元左右。
这样,剩下的5万元净收益,便成为了他股市投资的资金来源。拜此前的一轮牛市所赐,段慧敏投资的几只股票在6月到来之前,一度已经盈利2~3倍,这时,印花税利空导致的股市大跌到来,当她发现手中的几只股票普遍在一天内跌幅甚大的时候,段慧敏果断斩仓,事后证明其决策十分正确。
“我赔不了,一是我入市的时候点位不高,斩仓只是少赚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没拿‘本钱’炒股,所以即便跌破我入市的点位,我也只是赚不到钱,赔不了本。”段慧敏向记者解释着她的逻辑。她告诉记者,如今已经空仓一段时间的她,准备再度入市了,当然,投入资金的思路照旧。
累加效应
资金闲置是浪费,必须“钱生钱”才行,段慧敏坚守着浙江商人的投资铁律。这一次,她把股市中获得的12万元收益以及股市套现而来的近30万元,总计42万多元的资金,重新购置房产进行投资,她的目标还是出租获益,在她看来,只有这样,才没有白在股市冒着风险“转一遭”。
这一次,她看中的是一套央产房。现在,只有这样标准的房产才能入得段慧敏的“法眼”。在她审核物业的标准中,现房是最关键的。“期房阶段的房产转让已经被禁止了,等1年多才可能有回报,而且因为社区环境不成熟,还要忍受最开始的低租金,所以,现房是保险箱。”她说。
显然,在这样的逻辑下,作为二手房“精品”的央产房,无疑最符合条件。记者了解到,她看中的这套央产房,位于建国门一带,系原外交部宿舍,面积89平方米,折旧之后总价在90万元左右,42万多元的“收益资金”恰好可以支付这套房屋将近一半的首付。
“这一带境外机构驻华的办公人员很多,我精装修一下,周边环境也成熟,这样每月租金8000多元出手问题不大,每月大概2000元的按揭款,这样,每月的净收益可以在6000元左右,减去装修成本,净收益5000元没有问题。”段慧敏胸有成竹,最关键的是,这套房产没有期房投资过程中闲置期,段慧敏明言,地段绝佳的央产房是她以后的主要目标。
按照段慧敏的逻辑,这套房产未来带给他的收益更是一种“几乎无成本”的收益,因为所有的资金投入都是她的增量资金,这是段慧敏坚信的“稳健投资”的逻辑。
进退皆宜
“我不做那种短线买了房子炒一把再卖掉的生意,不划算,再说,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现金流,长线持有商铺、住宅都有这个作用。”虽然6年前,段慧敏也是做住宅的“短线炒作起家”,但现在她对这种方式已经颇为不以为然。
首先让段慧敏放弃短线炒作房产的是2005年宏观调控以来全面附加的税费。她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是5年为时限的营业税,还有1%的土地增值税,以及在北京已经实行的20%个人所得税,后者在上海和南京虽然还在摇摆之中,但在北京,增值部分20%的个人所得税已经被列入房产过户的基本程序,无可逃避,在这样的负担下,炒房的获利空间已经大大缩小。
但关键让段慧敏看中的,是持有型物业的现金流效益。在她的投资结构和思路中,现金流是最为基础性的因素。“只要有现金流做基础,股市好的时候我可以把净收益部分投入股市,股市不好的时候,我可以接着做房产,或者债券、黄金什么的,总之,手里有稳定的现金就不心慌。”她说。
显然,在她的心目中,房产投资已经成为了她投资结构中“大本营”的地位,房产投资带来的现金流,足以令她在其他投资领域“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这便是段慧敏即便股市投资回报率再高,也不放弃房产投资的根本逻辑所在。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乐 2007-6-18 21:36:28
前一篇:琼海楼盘品质正向更高层次迈进
后一篇:保证金——房地产销售无序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