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

(2006-12-10 22:41:14)
分类: 多彩贵州风

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

 夏五四/摘编

 在贵州去往广西的210国道2552公里处,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个地方。相关资料记载:“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1944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陆的本土正面作战的最后一站就发生在独山县城,当地军队和独山的少数民族群众奋起反抗,经过5天5夜的抗击,日军的魔爪在独山深河桥下被斩断。从而彻底打破了日军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阴谋。

 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作为贵州省唯一的抗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3年10月,由黔南州和独山县党委政府拨款及社会筹资共计600多万元,不久前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我们从车窗向外望去,在远处的山上,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的烽火台历历在目,十分壮观。

1943年意大利法西斯投降,德国法西斯濒临崩溃,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为打通从中国东北直达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援救侵入南洋的孤军,1944年日军集结50万军队发动了豫、湘、桂战役,12月初占领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等县,独山县城被7天7夜大火全部烧毁,黔南人民和逃散到独山的19000多人被日军杀害及冻饿而死,历史把此次日军的侵略暴行称为“黔南事变”。

 曾参与建筑的几名志愿者对参观者说,哪怕挑灯夜战,他们也决心把首批规划的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区建设好,这样才对得起那些英勇抗击日军,在独山牺牲的上万军民的英灵。据了解,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00亩,建设经费600余万元。抗日纪念园区现已成为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黔南事变”纪念馆

根据规划,独山抗日文化园主要反映日军侵华的残暴行径和黔南各族人民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博物馆内将以各种枪、炮、弹、刀、矛、生活用品、飞机残骸以及图片、史料、图表等历史证据揭露日军侵华的历史事实,围绕这条主线,园区将“黔南事变”的深河桥、盟军机场、烈士陵园、黔南事变纪念馆、大洞口爆炸遗址、大塘日军炮弹弹坑、县城日军指挥部旧址、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日军杀害我国上万军民的万人坟、黑石关阻击日军战斗遗址、莫凤楼烈士墓等连成线,以史示人,以史育人。

90岁的徐惠文老人对“黔南事变”记忆犹新广西战事发生时他正在《福建日报》(解放后又当了《黔南日报》记者)当记者,由于战事吃紧,报社宣布解散,他与数十万难民沿黔桂铁路逃往邻近的独山县避难,一路上饿死、冻死的难民不计其数。国民党守军弃城逃跑下令焚烧独山县城,一时间数十里火光冲天,数十万难民逃往山上,大批工厂、仓库、服装厂、弹药库被破坏,爆炸声不绝于耳。12月2日,日军战领独山城后四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撤退时彻底烧毁独山县城。当时盟军认为日军仍留在独山,又派出大批飞机对独山县城进行扫射和轰炸。现在仍住在周家大院的徐惠文老人的后代指着满是机枪弹痕的高墙对记者说,老人们不让拆了建新房,现在看来是对的,连年来都有盟军老兵、考古学家、记者到现场考察拍照,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随着她的开放,将迎来了更多的海内外参观者。(原载贵州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