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鬼文字 |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疯狂地喜欢上了叹息。
面对雄风浩荡,大江奔涌,我不再意气风发地激扬文字,不再热血沸腾地挥洒春秋。嘴角微微上扬,“唉!”一声长叹,一股热气自口腔中慢慢呼出,全身上下筋骨跟着缓缓地放松,感觉像一个几十年没有找到烟抽的瘾君子终于抽上一口吐出一长串烟圈般,神仙似的飘飘然,爽极了。
朋友挺为我着急,他们说希望看到一个锐气冲天,豪气四射的我。他们说一个年轻的男儿,流淌着一腔热血,应该倒拔垂柳强硬似铁,他们说我不应该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像全身的骨头脱了钙一般与世无争或者说是老气横秋麻木不仁。他们说我应该是一个愤青,一只好斗的小公牛。因为我年轻我是男人。他们说累了,也跟着我长长地叹了口气。
初读屈原的《离骚》,每句话中都有一些生僻的字眼和年代久远的典故,一个“兮”字像一个不散的阴魂夹在句子中间,让人颇有些费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我得知“兮”字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啊”后,我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他为什么掩着涕长叹息。屈原是伟大的,作为一个文人和政治家,他追求光明,关心百姓,热爱祖国。然而“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腐朽的统治势力重重阻难,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已矣哉!国人莫我知兮,又何乎怀故都?”千万个“兮”字是诗人对黑暗现实所发出的千万声仇恨而又无奈的悲叹。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众人皆醉他独醒,衮衮诸公都在盲目地寻欢作乐,惟有他一人在睁着黑色的眼睛叹息着。“世囤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君王抛弃了他,可成千上万的百姓和他站在了一起。汨罗江的水冰冷刺骨,他死不瞑目,因为楚国亡了,他死得其所,因为他的叹息声如一口大钟在封建王朝的大殿上在无数的人们心中轰鸣着,千百年来,声声不息。
愤怒出诗人。很多人都认为喜欢握笔的人都是一座愤怒的火山。特别是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把生于80年代后爱好文学的青年称为“愤青”。毕淑敏说:“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了胡须。”其实每个人刚开始都是一只不怕虎的牛犊。但随着时间的流水不断地冲刷,一块棱角分明的顽石变成了光滑的鹅卵石。牛犊过了初生的季节还是曾经的牛犊吗?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项羽对刘邦的不仁不义愤怒,有用吗?血气方刚的他终究喊出的是一声长叹:“虞兮虞兮奈若何!”东吴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然而妙计不售,反受其辱。他愤怒么?到底最终喊出的也是一声长叹:“既生渝,何生亮!”叹息不是无动,不是戒掉了愤怒,而是穿越风雨后的一种冷静,看透愤怒无用后的一种无奈。
茫茫人海,每个人只是波浪中的一只小虾米。纵然用尽力气去鼓捣,也掀不起大风大浪。虾米就是虾米,一只力量有限的虾米。
与屈原同样有着卓然才学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人豪迈洒脱,“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人直觉得罡风扑面,志气高昂。无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诗人一身才学,欲上青天揽明月却无借力好风送他上青云。纵然有过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惊天动地,终究只是一个娱乐作秀的文官。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到头来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声长叹不仅是对山水的叹赏,更是对自己的叹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造化弄人啊,报国之难、仕途之难,难于上青天,唉,“侧身西望长咨嗟”!
封建专制根身蒂固,一条裹脚布捆了成千上万的妇女,一个功名压倒了不计其数的男儿。怀才不遇也好,征人哀怨也好,人人得而痛恨之,但恨归恨,现实归现实。封建世俗吃完一个人又吃下一个人,这就是命!怎奈有些人眼睛太亮,神经太敏感。他们看到了恐怖,他们感觉到了惊慌,但这些并没有改变什么,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痛苦。唉,“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伤心啊!无奈啊!叹息啊!于是,不仅屈原、李白,还有杜甫、范仲淹、李清照……,无数的男人女人,前一个嗟夫,后一个呜呼,岁月一年又一年,叹息一声迭一声,唐诗宋词就这样被他们的“叹息”写成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这样被他们的“叹息”写成了!
叹息的人,是因为他热爱生活,所以才会看清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悲哀。
娱乐的篝火旁边,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闪烁的霓虹下面,是一个痛苦的家园。人口众多,国内形势严峻;官员腐败,人民苦不堪言;教育改革不当,毕业等于失业……。我有很多愤怒又有什么用?我歇斯底里的呐喊像个屁一样咂出去被风一吹就没了。
理想与现实斗争着,个人与社会矛盾着。风光排场,与自己无缘,改天换地,与现实太遥远。所以豪情和锐气只好深埋心底,我选择了沉默,我在沉默中爱上了叹息。
张开了双眼,我看见了贫富不均,我看到了山沟孩子的眼泪,我看见了矿井中男人的尸体,我看见了孤寡老人的无助,我看见了病床上病人的颤抖……我感觉一股热气直往上冒,我听见了我的叹息——唉!
面对雄风浩荡,大江奔涌,我不再意气风发地激扬文字,不再热血沸腾地挥洒春秋。嘴角微微上扬,“唉!”一声长叹,一股热气自口腔中慢慢呼出,全身上下筋骨跟着缓缓地放松,感觉像一个几十年没有找到烟抽的瘾君子终于抽上一口吐出一长串烟圈般,神仙似的飘飘然,爽极了。
朋友挺为我着急,他们说希望看到一个锐气冲天,豪气四射的我。他们说一个年轻的男儿,流淌着一腔热血,应该倒拔垂柳强硬似铁,他们说我不应该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像全身的骨头脱了钙一般与世无争或者说是老气横秋麻木不仁。他们说我应该是一个愤青,一只好斗的小公牛。因为我年轻我是男人。他们说累了,也跟着我长长地叹了口气。
初读屈原的《离骚》,每句话中都有一些生僻的字眼和年代久远的典故,一个“兮”字像一个不散的阴魂夹在句子中间,让人颇有些费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我得知“兮”字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啊”后,我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他为什么掩着涕长叹息。屈原是伟大的,作为一个文人和政治家,他追求光明,关心百姓,热爱祖国。然而“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腐朽的统治势力重重阻难,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已矣哉!国人莫我知兮,又何乎怀故都?”千万个“兮”字是诗人对黑暗现实所发出的千万声仇恨而又无奈的悲叹。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众人皆醉他独醒,衮衮诸公都在盲目地寻欢作乐,惟有他一人在睁着黑色的眼睛叹息着。“世囤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君王抛弃了他,可成千上万的百姓和他站在了一起。汨罗江的水冰冷刺骨,他死不瞑目,因为楚国亡了,他死得其所,因为他的叹息声如一口大钟在封建王朝的大殿上在无数的人们心中轰鸣着,千百年来,声声不息。
愤怒出诗人。很多人都认为喜欢握笔的人都是一座愤怒的火山。特别是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把生于80年代后爱好文学的青年称为“愤青”。毕淑敏说:“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了胡须。”其实每个人刚开始都是一只不怕虎的牛犊。但随着时间的流水不断地冲刷,一块棱角分明的顽石变成了光滑的鹅卵石。牛犊过了初生的季节还是曾经的牛犊吗?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项羽对刘邦的不仁不义愤怒,有用吗?血气方刚的他终究喊出的是一声长叹:“虞兮虞兮奈若何!”东吴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然而妙计不售,反受其辱。他愤怒么?到底最终喊出的也是一声长叹:“既生渝,何生亮!”叹息不是无动,不是戒掉了愤怒,而是穿越风雨后的一种冷静,看透愤怒无用后的一种无奈。
茫茫人海,每个人只是波浪中的一只小虾米。纵然用尽力气去鼓捣,也掀不起大风大浪。虾米就是虾米,一只力量有限的虾米。
与屈原同样有着卓然才学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人豪迈洒脱,“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人直觉得罡风扑面,志气高昂。无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诗人一身才学,欲上青天揽明月却无借力好风送他上青云。纵然有过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惊天动地,终究只是一个娱乐作秀的文官。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到头来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声长叹不仅是对山水的叹赏,更是对自己的叹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造化弄人啊,报国之难、仕途之难,难于上青天,唉,“侧身西望长咨嗟”!
封建专制根身蒂固,一条裹脚布捆了成千上万的妇女,一个功名压倒了不计其数的男儿。怀才不遇也好,征人哀怨也好,人人得而痛恨之,但恨归恨,现实归现实。封建世俗吃完一个人又吃下一个人,这就是命!怎奈有些人眼睛太亮,神经太敏感。他们看到了恐怖,他们感觉到了惊慌,但这些并没有改变什么,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痛苦。唉,“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伤心啊!无奈啊!叹息啊!于是,不仅屈原、李白,还有杜甫、范仲淹、李清照……,无数的男人女人,前一个嗟夫,后一个呜呼,岁月一年又一年,叹息一声迭一声,唐诗宋词就这样被他们的“叹息”写成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这样被他们的“叹息”写成了!
叹息的人,是因为他热爱生活,所以才会看清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悲哀。
娱乐的篝火旁边,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闪烁的霓虹下面,是一个痛苦的家园。人口众多,国内形势严峻;官员腐败,人民苦不堪言;教育改革不当,毕业等于失业……。我有很多愤怒又有什么用?我歇斯底里的呐喊像个屁一样咂出去被风一吹就没了。
理想与现实斗争着,个人与社会矛盾着。风光排场,与自己无缘,改天换地,与现实太遥远。所以豪情和锐气只好深埋心底,我选择了沉默,我在沉默中爱上了叹息。
张开了双眼,我看见了贫富不均,我看到了山沟孩子的眼泪,我看见了矿井中男人的尸体,我看见了孤寡老人的无助,我看见了病床上病人的颤抖……我感觉一股热气直往上冒,我听见了我的叹息——唉!
前一篇:荒唐的外人
后一篇:采写手记:一千零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