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捷观察-谁是谁非任评说
张捷观察-谁是谁非任
评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52,305
  • 关注人气:24,6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试逆袭的高考工厂和社会的逆选择

(2016-06-07 22:10:09)
标签:

高考工厂

应试教育

屌丝逆袭

分类: 经济杂谈

应试逆袭的高考工厂及社会的逆选择

中国的应试教育饱受诟病,但在中国教育上,我们对应试能力应当看作是一种素质,但确实中国存在大量的高考工厂,这些高考工厂的存在,对人才素质的培养的有损伤的,而在高考工厂模式下,社会也进行了逆选择!这样的非合作博弈带来的纳什均衡,给社会是负能量,对此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下,而这背后,是可以通过考试技术的提高来最大限度的规避的。

对高考工厂,解决的就是在少年童年没有好好学习,都快乐的不学和放纵好吃懒做的天性下的孩子们,面对一张考卷以后,怎样应对选拔!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的水平是非常高的,中国人通过这样的工厂化的教育,在托福、GRE的考试上取得了压倒性的成绩,而这个成绩背后到底水平怎样,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这样的高考工厂却是很多小时候家庭无力支持课外教育的孩子人生上升逆袭的最后机会了。

我们说这些工厂的问题,关键就是他们是授人以鱼不是授人以渔,这些高考工厂有一个特点是普遍在中小城市,核心大城市的比较罕见,这些城市的教师资源更薄弱,当教师的本人当年的学习成绩就是大学生里面的末等,他们自己去考,也考不上北大清华985,但他们如何让自己的学生考上呢?他们的办法就是题海战术,他们的题海与提高技能的刷题还不一样,我们学习学会的知识,但要掌握技能是需要反复练习巩固的,就如我们打篮球知道了技术动作,但你真的去打,要能够使出来这些技术动作则需要长期的联系,人的数学能力逻辑能力也是需要长期联系的,这与死记硬背是有本质的不同的。而高考工厂的作用更大的不是练习技能,而是死记硬背!老师把所有可能出的题型都穷尽一遍,让你记住这些类型的题目是怎么做的,考试的时候每个类型的题目变成考题,也就是数字的变化,你就可以照猫画虎了。这样的做题量是非常巨大非常痛苦的,但却非常有效,只不过扼杀了创造力。

对比一下我们看名校名师的授课,他们是讲各种题目的解体方法和思路,让学生把这些思考的方法学会,他们也要求学生刷题,但这个刷题是不断的联系思考问题的方法,联系你的逻辑能力,碰到问题就能够通过思考顺利解决!对这两种方式,教授方法对老师的水平要求极高,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要求高,但学生学好以后是终身受益的。但对使用题海穷尽所有可能的出题方式进行死记硬背的,结果可能是更好,因为真的到了考试,背住的当然比你思考的要来的快和准确,而且这样的方式对老师水平的要求低,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低,考完不用就忘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根本没有学会,剩下的就是一地鸡毛!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奥数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说学奥数受益终身的,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学会思考的;说学奥数摧残人性的,就是题海下死记硬背模仿做题的。

对不同的培养方式,人才的差别是极大的。高考工厂出来的就是高考大纲下的那几门,多了一点都不会,更关键的是学习能力上的差距,不会思考的,在以后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如果是早教等出来的,名师教导怎样逻辑思考解题的,则在考试上可能分数没有那么高,但平时很轻松,有余力,课外学习知识很多,关键是会思考学习能力强,这些差别以后会越差越大。这里就如现在考研也是类似的,顶级大学重视的是土著,也就是第一学历,高考进来就在本校的,哪怕考研分数低一些,也比外面高校的高分要好,结果就是学校录取的时候,面试对本校出来的特别照顾的。类似的逆选择在社会上就更明显,现在已经成为趋势。

其中我们首先看引起热议的21人高考的名校。据南京电视台2015年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不到470人。截至目前,已有295人被美、英、法、澳、日等国名校录取,哈佛,耶鲁,哥大…加上先期保送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的,目前仅剩21人需参加今年高考。学霸们的世界…(来源:http://news.qq.com/a/20150408/065780.htm)这背后除了保送高以外,大量的牛孩到海外学习,流出中国教育体系非常普遍。而这个选择,就是受到更好素质教育的孩子,在躲避和逃离高考,外国大学在中国拔尖子,这些孩子流出了中国,是中国的巨大损失。这不是单一现象,2015年上海复旦附中也是只有少部分人参加高考,400人左右的年级高考可以不足100人。

出现这个现象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中国的顶级大学的策略,为了能够收到素质好的学生,采取了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时候是高考外的另一种选拔方式,虽然也是考试和竞赛,但内容不同,高水平的竞赛,是高考工厂拔不出来的。对此我们可以看看相关数据。河北省2014年共有195名高中应届毕业生已顺利保送到全国重点大学,其中石家庄外国语学校175人,石家庄二中8人,河北其他地方只有12人,著名的衡水中学仅4人。而北京也是非常明显和集中,北京人大附中和四中的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和保送生2015年超过100人。2015年北京的清华北大自主招生人数总数是290人。依据《北京市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北大校本部(不包括医学部)计划在京招生186人,其中文科计划录取72人,理科计划录取114人。清华今年计划在京录取170人,其中文科计划录取10人,理科计划录取160人。总人数是356人。这自主招生和保送的290人占计划总人数的81.5%。这里自主招生和保送的比例巨大,这也是前面为何有些学校参加高考的人数很少的原因,我们再看一下著名的高考工厂衡水中学,虽然高考进入顶级名校的人数众多,但顺利报送和名校自主招生的人数只有4人,与全省近200人相比,比例远远低于其高分人数的比例。而这种衰落,在黄冈中学就更明显,黄冈中学从原来的连续包揽状元到见不到状元,优质的师资和教学方式影响很大。因为优质教师资源流向发达地区,地方以教育产业带动让学校大量扩招,黄冈中学已经越来越从精品中学变成高考工厂。这可以是我们分析高考工厂的一个缩影。自主招生可以降低60分录取,可以降一本线录取,这自主招生的比例在核心名校比例巨大,使得北京是高考会有700分上不了北大清华的。当年重庆状元为了几分加分民族造假,因为不这样考北大清华就不成的,这都是高考工厂下,原有的考试对学生素质的失真,这失真最大的部分,就是得分最高的部分。我记得我高考的那一年北大清华的录取线与满分是相差140分以上的,而现在就是40多分,分数的接近满分,背后就是考题的简单化没有识别度,这是非常有利于高考工厂的,但不利于大师成长,所以名校进行逆选择。

如果要限制高考工厂,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扩大教学大纲的难度和广度,让采取穷尽各种题的方式顾不过来,高考工厂模式就要被重创!而社会的逆选择,高校的保送和自主招生,对高考工厂的压力也是巨大。而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教育部一方面是对高考工厂的应试教育大加鞭挞,另外在政策上实际是向这些高考工厂倾斜的,因为他们才是教育管理部门的基础,真正天才教育,教人怎样思考的是小众的名校,甚至名校里面也有高考工厂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教育部干的事情就是严格限制各种竞赛保送保障高考工厂,同时严查超纲,不断降低教学大纲的难度,不断降低考试的难度,让高考工厂能够穷尽和覆盖这些题目,在这样的支持下,各种高考工厂比以前更为变本加厉了,超级大校不断涌现。我们高考的时候,大学录取率只有3%,而现在是70-80%,当年上大学的是现在上大学的TOP5%,但现在的高考分却比过去要高,更关键的是你可以看一下状元的分数,这很说明问题。当年的状元与满分是相差80分左右,而现在是30分左右,高考难度缩水是很大的问题。

我们说了这样多的高考工厂的问题,而高考工厂也不是百害无一利,高考工厂真正的作用就是逼着学渣学了一些知识,别管学渣们对此怎样的反感,他们小学初中学的不够,通过高考工厂恶补一下,也是开卷有益,总是比不学强很多的,比西方一些国家社会分层让中下层的孩子不学要强很多,这就是中国普及教育的重大意义了,通过这个高考指挥棒,通过这个填鸭式的学习,毕竟让社会总体的知识水平极大的提高了,而且你不降低难度给他们能够学好的希望,他们就真的彻底不学了,因此这个高考工厂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是学渣屌丝逆袭的场所,但问题的关键是对最尖的未来大师的苗子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也该分层,要有英才教育体系,对顶级大学的考试要有难度,要鼓励创造性的教学,要鼓励授人以渔的教学,要让孩子多思考;而对普及性的教育,要可以高考工厂这样的填鸭,让原来不学的学渣们也起码多学一些知识,完全统一起来一刀切是有问题的。而在天才培养体系上,也要有对社会各阶层的照顾的倾斜,这个选择不应当在高考,在孩子都满18岁成人以后,而是在更小的时候,在小升初和中考上完成分层和选拔。其实这样的做法现在人大附中就是最尖的班级两张卷子,普通的四张卷子,分校是八张卷子,背后的逻辑就是教育的方式是不同的,靠素质解决问题会很轻松但有门槛,普通孩子需要高考工厂。尤其是对复读生,搞一下高考工厂很不错。

还有一个关键是我们不能忽视高考工厂方式对接近成人的青年在意志力上的培养。高考工厂对学生加大压力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极限,在心理学上是有一个拍球效应的。拍球效应(Bounce ball effect:拍球时,用的力越大,球就跳的越高。拍球效应的寓意就是: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越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小。日本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会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与压力,比如在严冬季节,让孩子接受一个小时的冷水实验,增强孩子的耐寒能力与体质,这同时也是磨练孩子心理承受力的训练。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潜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学生取得的成绩也就越高;一个攀登者,你让他总在山脚下绕圈子,甚至连抬头仰望一下天空的机会都没有,他还会知道山有多高吗?对学生的压力大,是对学生的鞭策和激励,而不是迎合学生的低级满足感。高考工厂的巨大压力,实际上也是学生一个成长的机会,在高考工厂里面取得成功的很多孩子,也是非常感谢这个机制的。这高考工厂,也是对学渣们改变命运,塑造学渣成为人才的关键途径,尤其是复读为主,从差生开始培养的高考工厂,对很多孩子一生的命运改变是非常大的。

在严格军事化管理下,让人的潜能发挥一下,也是不错的事情。因为高考工厂虽然他们这样的严酷方式扼杀创造力,但绝对是培养意志力的,对学渣而言,更多的不是创造力的问题,他们创造力已经缺乏难以补上谈不上扼杀,他们缺乏的是意志力的事情,这个意志力是可以培养的,意志力强也是勤能补拙的一种情况。所以你看一下高考工厂的学校,学生各种拼搏环境,各种宣誓,各种激发个人潜能和意志力的教育,体现的是很充分的,里面的成功者,意志力的超群也是需要肯定的,不能完全抹杀。别看中国的原创能力相对弱一点,但中国的跟随能力极强。中国当今的崛起,是有一大群意志力坚强的人努力奉献的结果,这也与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我们很多人错误的认为不能给孩子压力,让孩子丧失信心等等,但这样培养出来的温室花朵,受不得压力,将来也成不得大事!任何培养方式都会有失败率的,你拿着失败的案例说事是没有意义的,要看到在压力下成功的孩子会有更大的能力!而对每一个个体,需要做的就是在竞争下不当失败者,而不能是因为看到有失败的,就放弃竞争、不敢竞争而攻击竞争制度。

因此综上所述,对高考工厂要全方位的看待,它所带来的问题关键是教育部门的僵死一刀切,中国需要有素质教育天才教育的体系,也需要有高考工厂的普及教育和意志力培养的部分,高考工厂扼杀创造力的同时也培养意志力,对高考工厂的认知,就如对中国教育认知的缩影,一方面说他扼杀创造力而对其普及知识和意志力培养视而不见,另外一方面则强调其普及教育,对其扼杀天才孩子导致的潜规则和教育资源外流视而不见,不能一分为二的看待,把事物的两面性对立起来。事物都是复杂的,我们需要因人而异的应对。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要禁止高考工厂,而是要有天才精英培养体系,要对不同的孩子区别对待,要在高考工厂模式之外,给有天分成为未来中国的大师的幼苗,另外的选拔和成长的通道。对于有实力的家长和有天分的孩子,需要尽早努力,而不是通过高考工厂的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