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成本支撑和四万亿投资价值
(2010-07-04 22:45:30)
标签:
财经房产房地产房价宏观调控民间资本世博会贫富分化人民币升值 |
分类: 房地产 |
而说中国的房地产没有太多的泡沫,更关键的在于我们的房地产的增值是有经济成本支撑的,是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劳动的,以我们的经济价值理论,这样的增值是价值的增值而不是价格的波动,对于内在的必要劳动时间和资源的消耗支出转化而来的增值所造成的变化,是价值的变化不是价格的变化,所谓的泡沫是针对价格而不是价值的。
这样的价值的增值就在于我们所进行的大量的市政投资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教育医疗投资、大量的地方补贴等等都转化在土地呵居住权利上,这样的价值增殖是空前的。
我们以北京为例进行估算分析,在宏观上以一个城市为整体来看,操控这个城市的政府就相当于一个大的开发商,这样就便于进行宏观分析了。所有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我们把基本的受益面锁定在1000多万人左右,不计算农村人口和大多数外来人口,北京的人均居住面积大致为15-20平米,也就是总量2亿平米的房屋,这2亿平米作为分享城市整体投资的基数。
现在北京以及中央政府对于地区的投资,有多少转化为了地方的土地价值的增加呢?我们下面逐一进行列举:
首先是地铁和道路,北京的地铁已经投资和将要投资的地铁是5000亿元左右,地产有一定的超前性,规划中的地铁也应当计算;同时道路的投资也超过2000亿元。地铁的车票只能满足地铁的运行(即车辆和电费等)费用,投资是与道路一样要反映到土地的增值中。这些就相当于开发商建造了非常好的小区道路。
其次是北京投入的拆迁费用,每年北京的拆迁支出就超过1000亿元,这几年起码也有5000亿元,拆迁的成本是要记入土地的成本之中的。
再次就是北京的文化建设,仅仅是那中南海前的蛋,每个座位成本就达到75万美元,还有为了奥运大量建造的场馆,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这些设施的门票也就是设施的维持费用,这相当于开发商为业主建立了非常豪华的会所,这些也要反映到土地的增值中来。
还有就是教育卫生的投入,北京的大学集中,医院云集,这些机构都带有强烈的福利性质,相当于开发商为业主建立了非常好的社区医院和学校,肯定要反映在房价中,这些教育卫生的投入几年来也超过3000亿元。
再有就是政府的各种福利补贴,比方说控制物价、社保和低保、低价的公交车票、廉价的供暖和燃气水电等等,这些相当于开发商补贴了物业费,物业费低的背后肯定也要房价体现,几年来政府的这几方面的补贴也超过1500亿元。
又有的就是北京的公园和绿化、环境保护建设,这相当于开发商在建设社区环境,北京的绿化投资非常大,拆建绿化隔离带投资极大,同时还有就是为了治理风沙的防护林建设,还有就是污水处理、给水市政等等的建设,几年间投资也不少于1500亿元。
另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开始的高度轮轨和高速公路建设,这相当于小区的周边道路建设,中国以北京为起点的高速铁路和公路投资超过万亿,北京得到的价值应当不少于2000亿元。
最后就是在北京政府外,中央的各个部委、党政事业机构和军队也在自己所属的土地上投入巨大,保守估算几年下来也不少于3000亿元。
以上总计就达到了2.5万亿元,除以受惠的2亿平米的房屋面积,那么这些投入导致每平米的补贴投资达到了12500元,这是平均的结果,相当于平均房价要上涨12500平米才与内在价值的增加相符合。
对于其他城市,虽然没有北京这样的大投资和奥运会,但是这些城市分摊的基数很小,也就是说北京以2亿平米为基数,而一个县城还不到100万平米,一个县道路等基础建设投资10亿,平均房价就应当涨1000元,而中国是一个全面建设的时期,发达国家已经建设完毕,近10年类似的新的投资基本没有,所以仅仅从这些建设使用的钢铁来看,中国的钢铁产量不但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超过第二到第六的国家产量之和。
有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样的房价中国的老百姓承受不了,但是承受不了不是泡沫问题,市场承受不了相当于开发商建造了非常昂贵超前的房子,这些是有成本支撑的,开发商降价销售后如果赔本就不会有人再造了,市场的需求一定要让价格回到成本价位以上的,这就是与泡沫的本质不同,这也就是价值与价格不同的根本经济客观规律。在经济规律的自然作用下也可以自动的挤出泡沫,根本不需要进行人为的干预。
而我们08年为了救市,政府投入4万亿,投入的很突然而带动的各地的地方融资平台的投入就更多,这样的投资大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产生的价值就直接转化为土地的增值,而投资钢铁、水泥等等重工的投资,也是大多服务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房地产建设,他们需要向基础建设供货获取收益收回投资,其价值也是间接的转移到基础建设和土地之上,我们有这样的投入,土地价格不暴涨反而是有违价值的客观规律的,所以我们09年以来的土地暴涨就可以理解,而在3月入春新的项目的开工投入和投资拉动经济的深入,年初的房地产价格的跳跃就更可以理解了,反而是如果你这样的投资土地附属物,连同土地附属物价值的土地使用权价值不暴增,却应当是极其不正常的了。
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总面积20.9万公顷,招拍挂出让面积17.8万公顷,占出让总面积的85%,中国土地出让总额为1.59万亿元人民币,这里还不包括各地土地储备的经营收入和与土地有关的税收,但是对于中国的基建投资就更大了,仅仅是这两年为了金融危机的救市,政府积极财政投入就4万亿,而实际的投入和所拉动的投入是10万亿以上的,这些投入产生了土地的增值直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以新增土地和新增投资来计算,以土地出让20.9亿平米新增投资10万亿分摊到三四年来计算,平均每平米的地价里面就要有1500块的基建投资价值增值,与08年不到4000多块的全国均价比应当涨价在40%以上,这些投入更主要的是在中国的核心城市,因此核心城市的房价就要有更大的涨幅和上涨速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无论是近9.4亿平方米的成交量还是估算约4695元/平方米的均价水平,都创出了历史新高。全年房价涨幅24%,平均每平方米上涨813元,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样的数据与上述计算的政府的市政投入的增值还是有差距的,如果不是政府的大力调控,完全可以想见的是房价还要有更大的涨幅。
而且对于市场行为是会产生合理预期的,对于政府这样的宽松财政政策和大力投入,市场是可以在短期内透支未来的增长预期的,在这样透支预期的背景下一定是有一个先涨的过程,房地产的价格的暴涨还有这样的预期过程,尤其是政府的投资拉动把市场的情绪从金融危机中的恐慌看衰扭转到看涨,这样的预期拐点的效应就特别明显,对于合理的市场预期行为也不应当认为是泡沫而是市场自动调整经济的动力来源,不应当过度的干预市场行为。
我们还是以北京为例,本来北京为了奥运的大规模建设已经透支了北京的财政,业界普遍认为北京在奥运过后会有一个真空期,基础建设放缓以消化奥运透支的支出,在上世纪90年亚运会以后就是这样的,但是在国家刺激经济的大形势下,北京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加速的,城区的6号线和8号线地铁,每公里的建设成本计算了拆迁费用预计都要上10亿,北京城区的房价怎能不暴涨?而CBD的东扩政府也是投资巨大,带动了东边楼盘的涨幅达到49%,而我们的房山的房子也暴涨了,即使是国家调控以后的限价房,限价也是12500元每平米,最高的已经超过2万了,背后还是房山要修建地铁了,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房价增长的背后是政府巨额的基础建设投资,这些得投资价值何在?总要有所出口吧?如果投资了以后什么价值或价格都没有变化,那才是政府的投资丢到了水里打水漂呢!而当前这样的政府投资所带来的价值增殖,最后的流向却是先前占据土地的既得利益者,既有开发商也有漫天要价的钉子户,其中的分配关系如何理顺,才是问题的真正关键。
因此本人认为中国的房价是有成本因素支撑的,中国政府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价值成为土地使用权的附属物,促进了土地价值的增值,我们近期的政府巨额投资,更使得土地的增值和增值的预期得到释放,造成土地增值带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暴涨,而这样的涨价给社会所带来的伤害不是涨价本身的问题,而是政府的投资后的一个分配的问题,老百姓怎样从政府的投资中得到好处的问题,以后我们将继续探讨这样的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