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书法练习指导(一)

标签:
刘坤先生简介欧阳询简介:欧阳询上海书院简介田英章老师简介周慧珺老师简介 |
分类: 刘向东为我的诗词集作序 |
第一讲:小横、中横、长横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有说:横在字中一般(ban)起连接与支撑(cheng)的作用。横虽然要写平,但基本上都有轻微的左低右高,术语称为“扛肩”。小横要写得灵巧生动,不可粗笨;中横要结实有力,有时扛肩角度较大;长横往往是一个字的主笔,注意不可太粗,中间略有弯度。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工:小横轻入笔扛肩。竖短粗有力略左倾。长横略扛肩,中间略带拱形。
三:三横等距.前两横短且扛肩。最后一长横略呈拱形。
巨:四横笔的间距基本相同。首横为小横,略扛肩。最后一横起笔与竖笔实接,前细后粗,基本不扛肩。
正:小横露锋起笔,前细后粗,稍扛肩。中间小横呈点状。最后长横不可太长,中间略向上拱起。
第二讲: 垂露竖、悬针竖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说:竖在字中起支撑作用,要挺拔有力。垂露竖比较难写,不要把收笔写得太重。悬针竖虽然露锋,但不可把尖写得过长。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川:竖撇和两竖均为垂露收笔,三笔起笔逐渐升高且等距,收笔底部位置为中、高、低。
千:悬针竖,要挺拔有力,起笔与小撇上角对正且平分横。
井:竖撇写成垂露竖收笔,最后一笔垂露竖收笔位置偏低。
十:竖笔居中垂直,为垂露竖,勿过长。
第三讲: 小撇、中撇
书法老师说:小撇用处广泛,不能太长,收笔需较快。中撇与小撇起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快到收笔时略带弧(hu)度,整体略粗而有力。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人:中撇起笔略重,笔画饱满较直。撇捺伸展,收笔处撇高捺低。
作:首撇为中撇,稍厚重。右边的撇为小撇稍细,略带弧度。
父:小撒短促有力,长撇要圆润饱满。撇捺舒展飘逸,收笔处撇高捺低。
分:短撇厚重有力。中撇在短撇正下方起笔,不要太长。
第四讲: 长撇、竖撇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说:长撇用处极广,弧度稍大,但不可太粗。因笔画较长,粗细变化较多,要注意笔的提按。竖撇笔法与长撇基本相同,要先竖再撇,由竖到撇的转换要自然,粗细变化要更明显。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户:长撇中部略细,笔画流畅有力。注意撇与右侧横笔的衔接。
天:长撇在第一横的左下角起笔,上半部分略直,下半部分弯度较大,指向较平。
史:竖撇高起笔,中间略细,下部弯度较大,捺起笔不要粗。
少:长撇细长,斜度较大,“肚”要饱满。
第五讲: 横撇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说:横撇也可称为“撇点”,通常不宜写得太长。八笔后向右顿笔,然后向左下方撇出时,横撇右边的孤角是全笔的关键(jian),这个角要尖一些,不要写得太圆。入笔时笔尖朝向左上方,收笔时笔尖向右,笔尖的转向要自然,边转边提笔。此笔较难,要多练习。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和:横撇与下边的竖对正。“口”最右端与横收笔处基本平齐。
舌:横撇下部比较平。竖略往左斜。“口”不宜写大。
毛:横撇短促有力,下面两横长短不同且扛肩较大,三笔的间距基本相等。竖弯钩向右伸展而出。
斤:横撇要平一些,不要太斜。竖撇不可太长。
第六讲: 正捺、反捺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说:正捺是极具特色的一笔,技法难度大一些,特别是捺脚的书写要求更加准确严格。正捺多与撇配合使用,注意与撇的对称关系。反捺是正捺的变写,反捺起笔略比正捺低,走势也较平。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大:捺与撇实接,捺角和捺尖分明:捺的走势如同溜滑梯?
不:反捺走势较平,起笔低于撇和竖交叉点,与其他笔画不相连。
尺:正捺八笔要轻,向右下直行,收笔时捺尖的指向要平。
次:反捺如“不",起笔在撇的中点偏上处,向右下方向用笔。
分类: |
第七讲:平捺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说:平捺与正捺笔法基本相同,只是平捺整体比较平。写好这一笔往往是全字的关键,要特别准确地把握它的角度和长短。平捺往往也是一个字最长的一笔,所以千万不要写得太粗,以免过于突出。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近:平捺走向较平,要一波三折,捺脚勿短。
之:该字为古代写法,第二笔分为提和撇两笔。平捺斜度要稍大。
走:平捺斜度大,与撇实接。横笔均扛肩。
足:该字为古代写法。“口”不要大。平捺的技法与“之”的基本相同。
第八讲:左点、右点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说:右点是许多笔画起笔的基础、右点经常与左点或其他点联合使用,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右点的形态为“三角一肚”,要一笔写成,不可回笔。左点的形态也为“三角一肚”,只是一般比右点要瘦一些。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公:上部右点体态饱满,位置比小撇略高且距离较远:下部的右点略竖直。
鱼:左点角度比较竖直,右点起笔指向“田”的右下角,中间两点略小且大小基本相等。
寸:右点勿大,在横的靠近起笔处下笔,与横笔虚接。
赤:上部竖的起笔较高:下部左点略竖,右点相对微斜。
第九讲:竖点、提点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说:竖点是唐楷中很有特色的一笔,它使全字更加端庄稳重。竖点主要用在“宀”和“亠”上。提点难度较大,难点在于如何使下面的角尖锐提点整体角度要直而向上。
绦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六:竖点起笔稍重,且在长横的中点,与长横实接。
江:提点的出尖方向指向首点的最右端。
言:竖点居于长横中央,与两小横和“口”要对正。
况:两点距离勿远,提点的出尖方向指向首点的最右端。
书法老师说:提本来是横,但由于便捷书写的需要,将横写为提,因此收笔要出尖。提难度不大,但要注意最后出尖不可太尖太长。提主要用在偏旁中,如等。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功:提的起笔靠左,扛肩较大,笔画细长。“力”取斜势与“工”上部齐平。
乳:左侧爪字头勿散,“子”扛肩,提起笔要靠左,书写要迅速有力。右侧竖弯钩要舒展,注意转折的位置。
折:提的起笔靠左下,细长有力,提经过竖钩后马上停笔。
刁:提的起笔稍粗,行笔果断有利,底部略带弧状。
第十一讲:横折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说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居:上面的横折不可写宽,竖短且向左斜。下面的横折竖笔略长,不可太斜。
典:横折中的横笔平正略细,折笔勿粗,竖笔略向左斜。
日:横细,竖略粗,折笔应轻,不可太粗重。
弱:横折的横笔扛肩稍大勿长,折笔略粗。
第十二讲:竖折观察·临写
书法老师说
练习·探究:仔细观察下面的范字,注意所学笔画在字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对照米字格的位置进行临摹。
山:竖折的竖笔勿长,略向右倾斜,横笔略扛肩,收笔略细。
世:竖折的竖笔长,下部略细,微向右斜,横笔较平且笔画饱满。
出:竖折的竖笔要短,向左斜度较大,横笔扛肩,收笔略细。
分类: |
第十三讲
书法老师说
练习探究
可:竖钩与横虚接,写在横笔的中间稍偏右的位置。竖钩中间稍细,注意提按变化。
子:注意弯钩与横撇的衔接。弯钩弯度不要太大。横起笔位置高且扛屑。
才:竖钩高起笔,挺拔有力,在横偏右一点位置穿过,钩笔不易大。
予:弯钩的起笔与上面的横钧虚接,出钩略长,注意钩的挑向。
第十四讲斜钩
书法老师说
练习探究
戈:斜钩要高起笔,笔画中间略细,钩的挑向要向上。斜钩要有力度,不可太弯。
成:斜钧细长,起笔高扬。横短且扛眉角度较大。
找:斜钩在短横的中央偏左位置穿过。撇的位置不可太低。
或:首横要短,下面的“口”和横的位置靠左。斜钧在横中央偏右位置穿过,点不宜大。
第十五讲
书法老师说:
练习·探究
思:
必:此卧钩弯度较大,不可过粗过长。此字笔顺为撇、卧钩、中点、左点、右点。
恩:卧钩在字的下面时,上面的部分通常要扛肩,并且卧钩整体要偏向右侧,而不是在正下方。
念:卧钩偏右,且不要写高。注意各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
第十六讲
书法老师说
练习探究
宜:首点位于横钩的偏左位置,却位于整字的中央。横钩的横笔挑钩前略细。
军:横钩略扛肩,笔画不可粗重。
受:横钩略宽,横笔扛肩较大,上面各笔画要紧凑。
皮:横钩扛肩较大,与左侧撇笔虚接,挑钩略长。
第十七讲横折斜钩
书法老师说
练习探究。
气:上部横笔勿长,扛肩角度要大。横折斜钩要细长,弯度自然,一气呵成。“米”勿高,横笔向左伸展。
飞:上部横折斜钩较小,下部的横折斜钩较大。书写时要写得飘逸有力。
风:横折斜钩要有力度,但不可粗重,向上挑钩,钧不宜长。
艺:横折斜钩弯度较大,笔画轻盈,不可粗重。整字笔画多,不可写大。
第十八讲横折弯钩
书法老师说
练习探究。
九:横折弯钩的横笔要扛肩,起笔略重,由粗渐细,折笔高扬厚重。注意“九”字先写撇。
乞:横折弯钩的横笔起笔由轻入重,横折较短,弯钩较长。
凡:横折弯钧的最低点与撇的最低点大致呈水平位置。
仇:横折弯钩的横笔扛肩,横笔短,折笔高扬厚重,钩长,钩笔内圆外方。
第十九
大横撇
书法老师说
练习探究
夕:大横撇中的横笔短小,撇笔的形态为长撇,充分伸展。
登:小横撇笔画稍轻,撇笔的形态为中撇,撇低捺高。
反:小横撇的横笔轻巧。撇笔要弯且略细。还应注意横撇的撇笔与最左边的撇指向不同。
多:上部为小横撇,下部为大横撇,大横撇的右侧和小横撇的最右点大致对齐。
第二十讲长横折钩
练习·探究
内:长横折钩的横笔略扛肩,可与竖虚接或不接.竖笔竖稍粗且垂直,钩的最低点与左竖的最低点位置大致相同。
月:长横折钩的横笔勿粗,竖钩较长.整个字勿宽,注意各横笔的间距相等。
冈:长横折钩的书写要点与“内”基本相同,横笔勿粗。要注意“门”里面的文字位置靠上。
司:长横折钩的横勿长.起笔略粗,竖钩挺拔有力。
欧阳询《楷书基本笔画》
分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