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都黎平——黎平(地名由来与故事)
黎平县民政局
黎平,侗语音译。元至元中,于里坪寨置上里坪长官司(“里”原是侗族人民祭祀的处所);至治二年(1322),里坪寨更名为黎平寨,上里坪长官司改为上黎平长官司,隶属思州(驻今岑巩)安抚司,黎平始得名。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黎平府于黎平寨之官团,隶属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辖潭溪、八舟、古州、曹滴(后废)、洪州泊里、福禄永从、西山阳洞(后废)7个蛮夷长官司;宣德九年(1434),省新化府入黎平府,府辖区扩大,为有效管理新辖湖耳、欧阳、新化、龙(隆)里、亮寨、中林验洞、赤溪湳洞7个蛮夷长官司,府驻地东移,由黎平寨官团迁入五开卫城(五垴寨),始府卫同城。清道光十二年(1832),黎平府辖古州厅、下江厅、永从县、开泰县和锦屏县丞(属开泰县)。民国二年(1913)底,废黎平府置黎平县;二十四年(1935)于黎平置第十行政督察区,次年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黎平,1950年2月,成立黎平县人民政府。
附:清•举人(平屯所人)胡奉衡《黎平竹枝词》四首
(其一)
诬师戴面舞搓搓,岁晏乡风竞逐傩。
彻夜鼓钲村老唱,斯神偏喜听山歌。
(其二)
竹箫长短号芦笙,遍集蛮僮鼓杂声。
头插鸡翎齐跃舞,岁时相庆祝生平。
(其三)
牂牁郡自汉时留,侗锦矜夸产古州。
苗女刺成经岁力,遗教传是武乡侯。
(其四)
溪蛮风景自来殊,衣只齐腰屐著趺。
松火夜偕诸女伴,纺成洞布纳官租。
侗都黎平——五开(地名由来与故事)
五开,即侗语“我快”之音译。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置五开洞,隶属靖州。明洪武十八年(1385),兰洞侗族农民首领吴勉率众起义,朝廷以信国公汤和为征蛮将军,率周骥等随楚王朱桢讨平之,始于潭溪之五垴寨置五开卫(卫驻地于双井南侧、胡家坪坡脚),先后设置平茶所、铜鼓所、黎平所、中潮所、新化所、隆里所(以上6所为守御千户所)、前所、后所、左所、右所、中所、长春所(后废所设堡,划入中潮所)、武阳所(后武阳改为中中所,先移入卫城,再移至播阳,改称播阳所,原武阳所地改设天甫屯,)、平和所(后平和所改为中左所,移入卫城,原平和所地改设龙安屯)、仁怀所(后仁怀所改为中右所,先移入卫城,再移至洪州,改称洪州所,原仁怀所地改设阳朝屯)(以上9所为千户所),平屯所、新屯所(以上2所为百户所)等17所,黄团驿、铜鼓驿、铁炉驿、江团驿、三里驿、西楼驿、石家驿、永平驿等8驿及258个屯,属湖广都司。清雍正三年(1725),五开卫改属贵州,五年(1727)废五开卫,改置开泰县。
附:明•黎靖参将邓子龙《入五开梦中得句》
潢池赤子笑论兵,结款金汤作瓮城。
不识单骑天上下,却言飞将属先声。
侗都黎平——开泰(地名由来与故事)
开泰,清雍正五年(1727),废五开卫置开泰县(县衙驻地于董家塘东侧坡垴上,现为职工宿舍)。开泰之名缘于古汉语“三阳开泰”。民国二年(1913),废开泰县置黎平县,开泰县治移驻铜鼓,翌年更名为锦屏县。
附:清•开泰知县张锡谷《开邑别士民》二首
(其一)
都为分襟递酒杯,停舆执手共低徊。
诗书内有真君子,齑粥中求好秀才。
常是廉隅将汝砺,可曾径窦向人开?
神鱼井底龙鱼跃,风雨还应变化来。
(其二)
三年无可告斯人,但见人身即我身。
茅舍问来曾作吏,宦门颓后有为民。
金于暗囊知偷未,铁恐忙时错铸频。
好记力田能孝弟,讼庭常与话谆谆。
(原载《侗乡网》)
http://s15/mw690/49c06c11gd9fdb392082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