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苍耳
苍耳可不是“苍山洱海”的简称,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苍耳子,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栾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
苍耳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呈纺锤彤或卵圆形,大小跟葡萄干差不多,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两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
语文课本里《植物妈妈有办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关于苍耳是这样描述的:“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西晋张华编著的《博物志》称,中原地区本无苍耳,有人赶着羊群由蜀地而来,苍耳的果实粘在羊毛上,被带进了中原,因此苍耳又叫“羊负来”。这些刺球为了传播后代,不但粘在羊毛上,还喜爱随人类的衣襟而远行。苍耳成熟的季节,在庄稼地里行走时,裤腿上总会粘上好多带刺的苍耳,无意中就帮助苍耳完成了种子的迁移。
大诗人李白也曾经有过跟苍耳亲密相遇的经历,有一次他去拜会城外一名范姓居士,阴差阳错地迷失了道路,误入一片荒草丛中,结果扎了一身的苍耳,几经周折才来到范居士家中。李大诗人一边饮酒,一边从衣服上往下摘苍耳,兴致盎然,吟诗称自己“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村里人说小时候喜欢玩苍耳的孩子都是小脑发育不完全,我有幸是这大军中的一员。苍耳成熟的季节,我们经常约伴去庄稼地里摘苍耳,被苍耳的小刺扎着手指头肚的时候,感觉痒痒的,但又不会扎破手。一大把苍耳团在一起就像一只毛茸茸的大刺猬,我们如获至宝般把苍耳藏在宽大的裤兜里,或者装进土布书包中,带进学校里趁别人不注意,偷偷地抛在别人头上或身上,然后闪在旁边,看着对方的尴尬或茫然,享受着自己肆意的快乐。
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回上地理课,那天张老师穿了一件笔挺的毛料西服,每次转身在黑板前捏着粉笔头板书的时候,教室里就会有几枚苍耳画着弧线飞到讲台上,无声无息地粘在老师的毛料西服上,一粒,两粒,最后老师的毛料西服后背上粘了十几粒黄绿色的苍耳,好像一只怪异的瓢虫,看得讲台下的同学们大眼瞪小眼,感觉空气凝固了一般,小胆的女生紧张得嘴巴像油葫芦一样,大胆的男生幸灾乐祸地等着事态的发展。而忙着板书授课的张老师怎么也料想不到自己后背上粘了那么多苍耳,继续热情洋溢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着课。我们顺着苍耳的抛物线,都心照不宣的知道做恶作剧的就是娘娘腔。
娘娘腔同学不当演员实在可惜,只见他若无其事地趴在课桌上,还装模作样的一手扶着课本,另一只手搭在课桌下面,手里面揉搓着的东西肯定是被他当飞镖戏弄老师的苍耳。
当张老师再次转身板书时,需要画一个费时的地形图,教室里发生了爆炸性的一幕:最后排那个爱照镜子的大脸女同学径直奔到娘娘腔面前,面如冷霜俩手用力掰着娘娘腔紧握着苍耳的手,弄得娘娘腔大气不敢出地挣扎着,无声而无济于事的挣扎后,调皮却瘦弱的娘娘腔很快被女同学掰开了紧攥着的鸡爪一样的手,手中的苍耳被女同学全部缴获,女同学将抢过来的苍耳顺手就往娘娘腔头上搓,毫不客气地两只手使劲地来来回回搓了好几次,搓得娘娘腔的头发都打结了,毛烘烘的像个乱鸡窝,里面粘了好多粒苍耳,一时半会儿都揪不干净,娘娘腔自知理亏甘拜下风,狼狈不堪地趴在了课桌上,彻底老实了。
讲台下所有的动作就像一场精彩激烈的哑剧,火山般的爆发,又在众目睽睽下戛然而止了。地理老师画好地形图,转过他沾着苍耳的西服,毫不知情捧着书继续给大家上课。
下课铃终于响了,大家看着老师身上的苍耳不知如何收场的时候,最后排那个爱照镜子的大脸女同学像可爱的小白兔一样蹦跶到讲台上,左手拽着地理老师的胳膊,右手轻轻地把毛料西服上的苍耳一个个揪掉,悄悄地扔在了讲台的地板上。
“爸,给我两块钱,我想买个新文具盒”,女同学不动声色地揪完苍耳,开始笑嘻嘻地望着地理老师的脸,忽闪着单眼皮小眼睛撒着娇说。
那个时刻,站在地理老师面前的爱照镜子的大脸女生,跟刚才与娘娘腔奋力撕打的彪悍女同学,判如两人。
http://s10/mw690/001lJKfCzy76sq5AAf729&690
http://s8/mw690/001lJKfCzy76sq5IUfl47&690
http://s2/mw690/001lJKfCzy76sq5Lvvrb1&690
http://s14/mw690/001lJKfCzy76sq5XJjn9d&690
http://s12/mw690/001lJKfCzy76sq657LRab&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