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正解

(2011-06-06 07:20:17)
标签:

儒家经典

自省

育儿

分类: 0闲情偶记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正解

语出《中庸》,白乐天取名“居易”,原本出于此。

原文:“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译文:“端正自己言行不去乞求别人,这样就没有怨恨,上不报怨命运,下不责备别人。所以君子居心平正坦荡等待上天使命,小人则想以冒险求得偶然的幸运。”

这里所说的居易以俟命,我想首先要有“俟”的思想,就是要视时而动,伺机而动,谋定而后动,不可鲁莽,不可心存侥幸。“居易”,要安心居,甘心居,智慧居,不能终日碌碌而无所成,夜夜欢歌而不耻。要居易而学,居易而进,居易以行,居易以韬光,居易以养晦;最终成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虽说兵以正合,以奇胜。所以应该“创造时机”,而不是“等待时机”。但是,君子居易之时,也就是创造时机之日;当时机成熟,自然要行险,这里的行险不是“小人行险”,小人行险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心存“侥幸”,君子则不然,即使在行险之时,也不会心存侥幸,处处小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万事顺应天时,顺乎民意,顺乎地势,则可得天时、地利、人和,不求万事亦成!

白居易晚年的“中隐”思想,也正与自己的名字契合。而其殚精竭虑,分多处妥善保存自己的诗篇,使之能传诵后世,更是“君子居易”的明证。李太白传世不过900余篇,十之八九都散佚了。白乐天则有3840首传世,也可归功于其“君子居易”的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