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腊月乡俗

(2006-06-16 09:16:06)

 

       腊月乡俗   腊月乡俗

这是一个被爆竹、春联和年火烤红了的月份。进了腊月门,北方的家家户户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年味了。

从城市到乡村到处散发着粘豆包、冻豆腐、大块糖的芬芳。腊月是一坛经过春的耕耘播种下的,经过夏的烤灼、秋的丰硕、冬的收藏而酿造的醇厚的酒。可以说,在北方,进了腊月门儿就拉开了过年的帷幕。腊月初八按照北方的习俗,这一天要吃“腊八粥”。“腊八粥”的主料是黏米,头天晚上就要将黏米泡上。腊八这天,家家户户的女人们早早就起来做腊八粥,在黏米里放些大枣、芸豆之类。熬好的腊八粥筋道、黏稠,拌上白糖真是又甜又香!

在北方的农家,腊月里又杀猪,又淘年米、烀豆馅、蒸黏豆包。特别是蒸黏豆包,在发面前还要按比例掺进小米面和玉米面,不然太黏就蒸不住了。豆馅烀好了还要加上糖,趁热团成一个一个的园蛋。孩子们馋得直流口水,乘大人不备,抓一团放进嘴里,那滋味真是又甜又面啊!蒸好的黏豆包一层亮光。起完的豆包端到屋外冻起来,能吃一个正月呢。

腊月的每一天仿佛都是吉祥喜庆的。四处里不时有鞭炮在炸响。人们把对四季的企盼和期望都浓缩在这个月份里。 

北方趋吉逐凶的传统在腊月里表现的尤为突出。人人求吉利,物物表吉祥。店铺中那铺天盖地的春联、花花绿绿的挂钱,表达了人们的期盼的心理。出门选吉日,见面讲吉言,人人盼平安,家家求祥和。吉祥的话语充斥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穿新衣,戴新帽,点花灯,放鞭炮。少小儿童是最盼年的。时下,为母的、为妻的也都要在腊月里给孩子,给丈夫添置新衣、新帽,赶上本命年还要买红内衣、红腰带,甚至红袜子,以求平安。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欲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这首著名的腊月灶王诗就是描写腊月二十三情景的。这一天俗称“过小年”。传说中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要回天上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的事,人们期盼灶君在玉皇面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于是便有了腊月二十三吃“大块糖”的来历。

腊月的日子,乡俗早就安排好了,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缓猪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拌酒篓,三十晚上坐一宿……腊月冷,可腊月最有情;腊月寒,可腊月最牵游子心。故乡的土是那样温暖,故乡的情是那样火热,天南地北的游子都在腊月里思亲回家,为的是那一年一度的“年夜饭”。

北方腊月的乡俗悠久而富有情趣.它吸引的何止是孩子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