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如果还有明天》混录到十七集,咏梅来到机房,跟三个美女一起来看混录完成作品,结果一口气陪我混完二十集。饭桌上,大家众口一致认为这是个很有品质的作品,套用湖南台领导看完后的评论,“兼具市场卖相和文化品味的作品”,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好看还不俗!”
虽然还有待于接受市场检验,但大家能这么看,还是令人振奋的。这首先归功于演员的努力和付出,不是客套话。因为不管是我还是其他人、包括购片方买我们这部片子时,都对演员的表演做出了肯定,这部戏的演员阵容虽然谈不上豪华,但却非常准确,个个付出努力,用心诠释人物,就工作态度和完成的结果来看,我是非常满意的!
先从冷薇的扮演者咏梅说起,我的导演阐述中是这样分析冷薇的。

冷薇:李寂爱人,中学语文教师。
脆弱和坚强并存的普通女人,性格构成中,理性要大于感性。温柔和冷漠并存,一个外表理性冷静,但实际上内心时有争斗矛盾的女人。做事应该很规矩,有计划,不随意。对家庭对情感对一切事情皆如此。
以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形象出场,在李寂家戏中能充分表现出一个妻子和一个慈祥妈妈的关心和体贴,但实际背后蕴涵着某种理性的成分,对淘淘也是如此。
她的感性是在她失意以后,这个时候她的所有表现,不管是对淘淘还是对陈步森,包括对待黑暗中的自己,才真正显露出女人脆弱和需要人怜爱的一面。这时候她的柔软就体现了出来。
大胆地想,我们暂且可以把生病中的冷薇和生活中的冷薇分成两个自我,一个理性,一个感性,而两个都是真实的。是同一个冷薇,在遇到挫折和磨难后的同一个人的双重人格体现。
这也是小说中所触及到的所谓人性!
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分析是留给那些有更深层次思考的人,回归到电视剧大多数的普通观众来说,让我们看到一个漂亮女人家庭横遭不幸,家破人亡,精神分裂,深夜不敢入睡,害怕声响与黑暗,让人同情并怜悯她,就够了。
但总要留给电视观众一个不同有新意的人物形象,而这个新形象就是剧中所描写那样,当她被亲手杀害她老公的人所唤醒后,如何面对这个矛盾,这时候,她的理性被重新唤起,她在唤醒之后是原谅还是惩罚陈步森所采取的所有行为和态度,都是她内心矛盾的真正折射。
不原谅他是真实的!
因为任何一个遭受此经历的女人都会无法原谅自己的行为,爱上杀害自己老公、毁灭她家庭的杀人犯,就算这一切发生在精神病患病中,也无法原谅。如果她永远也没有恢复记忆,那她是幸福的,但遗憾和幸运的是,她回忆起了一切,而过去的幸福在此时就变成了痛苦,因为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一种作为女人的耻辱感。
之所以,才会有冷薇回到家中始终不去面对李寂的遗像,也不准淘淘再次提起这个人,所以也就更不可能原谅陈步森了……
在这个时候,她对陈步森比对待大马镫还要恨之入骨。大马镫仅仅杀了李寂而已,而陈步森不但杀了李寂,甚至还戏弄了她!愤怒掩盖了情感。这是她根本不可能原谅的。所以,在这样的惯性思维下,她不可能真正去冷静思考陈步森对她做的一切,到底出于什么动机,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杀了他!杀了他才可以不再遭受羞辱。
但事情到此并没结束,因为媒体的介入,这件事情开始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她越想遮掩,就越是被暴露出来,所以,才导致她精神走向再一次崩溃的可能,她无路可逃,只要站出来由守为攻。
直到另一件事情抖落出来,大马镫在法庭上说出了杀人背后的隐情。而这,不仅仅对观众,对冷薇也是致命一击。
因为在此之前,李寂的出现都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我们可以这样假想,冷薇原本就知道李寂是个什么样的人,但随着李寂的惨死,这个人物就变得不真实起来,包括在冷薇心中,所有的不好都随着死去的人离去,留下的全是美好,这一切就象一场梦一样。直到大马镫法庭上那番言论,冷薇才再一次沉静下来,去面对那过去的一切。
而这时候才是冷薇在生活中的真实样子。
她再一次冷静地把李寂日记公布于众,向世人说清真相。冷静地应对跟这件事情发生关系的所有人。这个时候,要让观众感到她开始冷静和客观审视在精神病院中陈步森的所有行为,但紧接着,这个不幸的女人再次横遭不幸,肾衰竭。
之前是精神上的,现在是肉体上的,而这一次,是致命的!
她这时候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那个杀害她爱人并差一点爱上她的人要捐出肾来给她。这时应该说她已经冷静下来,羞辱感已经离她远去,她这时候应该已经没有那么恨这个人了。但再冷静,也还是无法想像一个杀害过自己爱人的人的器官移植进自己的身体。虽然这能救她的命,如果说冷薇是个世俗的人,可能也就接受了,但冷薇不是,她内心深处应有的那份高傲和自尊,让她选择再次拒绝了陈步森。
但她不知道,她越是拒绝陈步森,对陈步森就越是吸引,陈步森就越是想把自己表达出来,所以他选择了自伤,并从医院中跑出来,目的只有一个,让冷薇接受他,让自己上天堂的路没有遗憾!
其实,即便这样,对于冷薇来说也还是不能接受。感动肯定是有的,到这个时候,她不能不好好琢磨陈步森这个人,再回到过去,就又变得温暖和感动起来,而最终让这一切化解的,是陈步森的那封长信。
之前,陈步森一直要见冷薇,有这样的交流机会,但冷薇从不给他,是因为时机不成熟,现在时机恰到好处,这样一封信再送到冷薇面前,冷薇的心就算是铁做的也不能不温暖起来……
而这个温暖,不仅仅是她,也是观众所需要的。
总体来说,这个人物是令人同情的,是常规意义上的好人。要让观众一见就产生保护和同情的欲望,这个人物就成功了!
越是这样的人物表演处理上越有难度,处理人物心理情绪要有手段。很多时候是在控制,但关键时刻奔另一个极致。简单说收得住,放得开。尤其重要一点是,演员饰演这个人物一定要有忘我的精神。如果只考虑个人形象受损,或不愿意为之竭尽全力,在开拍之前一定要提出来。
有病后的状态分几个层次和变化。
在陈步森出现前她都是在恐惧和惊恐中度过的,可能一句话没有。眼睛里要有东西。
尤其是在跟陈步森第一场戏中的表演,对淘淘照片眼神和动作中流露出的那种情感,深深根植在陈步森的内心,才导致了后面的戏真实可信。
在陈步森介入以后,她的春天开始出现,我们可以把这一段想象成她跟李寂曾经有过的美好。这也是全篇中最温情和最亮的颜色。
这时候她的表现可能象个少女,羞涩及说的语言,甚至对情感的表达,直接而单纯。只要演员状态刻画好了,一切就都鲜活起来。才会令观众真实可信!
而记忆恢复后则又进入理性并内心挣扎的矛盾斗争中,这时侯可考虑用独白。或是陈步森作为旁观者画外独白,进入冷薇的内心世界。
中间很重要的几场近乎人格分裂爆发的戏,实际上是她内心所承受痛苦的宣泄。如果她没有宣泄出来,其结果很可能就是再进精神病院!
总之,这个人是特别需要考验演技的!导演认识是一方面,演员的自身塑造和理解能力也至关重要。
上山下海必须做到游刃有余!
严重点说,冷薇这个人物处理得平庸或演员过多考虑个人的感受,可能就会导致整部戏的坍塌和不可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