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九华山之--祗园寺讲解

(2009-05-26 20:55:37)
标签:

宗教

祗园寺

宝幡

四大天王

弥勒

杂谈

 

下车后进九华圣境坊,过迎仙桥,即:九华第一大寺---祗园寺。
      祗园寺又名祗园禅寺,始建于明代称“祗书庵”,明嘉靖年间寺院无人主持,诸山长老,请禅居伏虎洞隆山和尚来主持,大兴土木,重建殿宇,香火日胜,开坛授戒,遂为丛林。
      祗园寺依山而间,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回旋曲折,结构精巧,气势磅礴。主殿三进,偏殿99间,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为全山寺院之冠,被列为全国重点寺院。
      寺院,门楼宽5米,高3层,门头3曾廊檐覆盖黄色琉璃瓦,飞檐高翘,三层十方,檐角铸有龙头,伸首吐舌,大有行云之势。正如对联所书:“祗殊荣光盈宇宙,园林春色满乾坤”。雕梁画栋,异彩纷呈。
彩绘有:玄奘取经、水漫金山、渭水垂钓等神话故事,门额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地、青花,有八仙过海图案组成的“祗园禅寺”寺名瓷匾。
      寺门,佛家通称“山门”。门内正中为高7米许的玻璃框,内供“灵官”之像,身披见黄金盔甲,赤面红颜,双目圆睁,有手持九节钢鞭,左手成械斗的法拳。故有楹联“三眼遍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神框左右,靠墙塑有哼哈二将,均双目怒视,阴森恐怖。俗有打油诗一首:“心正身子正,谈笑加评论;心愧影子外,抱头喊妈妈”,恰是世俗写照。还是古人说得好:举目仰瞻何必生几分惧意?回头猛省还需存一点忠心。
      二进是一座方形亭阁式重檐殿堂---天王殿。中间佛框内供奉着笑容可掬的胖和尚,坦胸露怀,大腹便便。两边书有世人皆熟知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大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人称他是笑佛弥勒。相传五代时有一和尚外号叫“布袋和尚”,法名契此,有叫“长汀子”,浙江奉化人氏。他常拿着一根竹仗,上面挂一个布袋,四方乞讨,说话颠三倒四,随地躺卧,人们都以为他是疯子。他十分肥胖,腆这个肚子,夏天避暑,冬天不惧冷,有人给他东西,他就装进口袋,哈哈大笑。圆寂之前,端坐在浙江岳林寺的盘石上,说了这样几句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他自称是弥勒佛的化身“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在佛教中被认为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是真弥勒示现,缘此供奉在寺庙内。
      殿内两侧有威武雄壮的、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像,俗称四大金刚。
      左边第一尊是东方持国天王,“持国”的意思是次北魏坏,保护众生,他手持琵琶,表明他用音乐来使众生。左边第二尊是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的意思是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手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右边第一尊是西方广目天王,“广目”的意思是用净天眼随时观察大千世界,他手持绢索(捕鱼捉鸟的网),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就用绢索捕捉来,使他信仰佛教。右边第二尊是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他手持宝幡(伞),用以引导众生,制服魔众。据佛经上说,四大天王是“保护国图”、“保护佛地”、“保护众生”的。可是,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对四大天王生前的姓名和行为却有另一番说法。<<封神演义>>写到,在周武王起兵对暴虐无道的商纣王时,商朝佳梦关总兵魔家四兄弟,率兵阻挡周武王向东的进军,结果全部被歼。那个拿琵琶的叫魔礼海,他拨动琴弦时,曾使武王的军队“尸横遍地”;那个拿宝剑的叫魔礼青,“人逢此心刃,四肢成灰粉”;那个那绢索的叫魔礼寿,在<<封神演义>>中,那得不是绢索,而是囊,囊中藏着“花狐貂”,这个貂两肋生翅,一旦放出,能够“食尽世人”;那个拿宝幡的叫魔礼红,手中拿的幡,名叫“混元伞”,这把伞撑开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就是这样四个助纣为虐的“魔头”,死后由姜子牙奉太上元始的御命,封为“四大天王”、“守护佛地。”

祗园寺回廊旋复,依山而筑,曲折多变。过“入庄严境”门墙,便到了第三进“大雄宝殿”,一旦跨进第三进就觉得气势宏大,殿基高2米,殿高27米,檐下悬挂着前国民党行政院院长于佑任先生书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额。大殿建筑很讲究,红墙金瓦,全以巨型园木为柱,横梁交错,奇巧非凡,偌大的殿顶全赖其支撑,形成一个宽敞的空间,为做佛事的极佳场所。殿内正中供奉有高十多米的3尊大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东面的叫药师佛,佛教认为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传说,除了西方世界外,还有一个东方是姐,叫做“东方净琉璃世界”,住着一个“药师琉璃光佛”,因为他发下十二大愿,要解众生痛苦,专医人间疾病,消灾消难,满足众生一切欲望,他手持法轮时比喻佛的说法如车轮常转不息。西边的叫“南无阿弥陀佛”,佛教讲他是西方世界的教主,“南无”是梵文的音译,一般念成“那谟”的音,是“致敬”、“归敬”和“归命”的意思,是佛教信徒一心皈依于佛的用语。一般用以加在佛、菩萨法名前面,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阿弥陀佛手持金台,意思是众生死后,由他用金台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三尊大佛坐于莲花座上,下设金刚台,台两侧有高约2米的锡质镶金蜡烛台,供桌四柱为龙爪抓球,正面刻有“唐僧去西方取经”故事起面浮雕图案,外镶玻璃护罩,边缘饰以双凤朝阳,金色九龙盘球。供桌上有香炉、五供、铜磐,重约400余斤。大殿东南角悬挂着光绪4年主持僧大根和尚募铸的千斤大钟一座,西南角高架着1933年僧宏社募建的大鼓一面。殿中悬挂着镂空得八角龙凤琉璃灯,此灯一般称之海灯、长明灯,灯光昼夜长明。
      大殿的两厢依次排列着文殊(骑青狮)、普贤(骑白象)和十八罗汉,神态各具,栩栩如生。大殿正面3大佛背后,有高15米,宽10米的塑有山峦起伏、大海波涛的大型浮雕,通称“海岛”。赤脚立在鳌鱼头上的净水观音大士像居中,左有玉女、右有金童、上有手持金刚许的“韦陀”握大刀的“伽兰”、手托宝塔的李靖,高处正中盘坐着以为赤膊、瘦骨老人,正是释迦牟尼在雪中苦修6年时的形象。其中高不盈尺的上百尊小像,主要是由佛教“五十三参”故事中的人物组成,其故事说善财童子在南方求道,参拜了53位师傅,最后被观音收为弟子。
      大殿对面的回廊,依次有法堂、斋堂、方丈寮、退居寮、衣钵寮等大小寮房,楼下有禅堂新戒堂,东北有光明讲堂,东有上客堂等。1994年新建“藏经楼”,中为“阿佛喽”,下为“禅堂”。寺内有铜质大锅7口,其中一口名为“千僧灶”,大锅口径173厘米,高56厘米,每次可煮400斤米饭,这口锅是九华山寺秒钟最大的锅(现存放在历史文物馆)。
      好了讲解 到此结束! 请团友们自行游览 参拜!愿我的讲解给你带来开心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