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达蓬山徐福文化园导游词

(2009-05-09 23:12:37)
标签:

徐福东渡

蓬山

秦渡庵

香山

杂谈

〈秦渡庵〉


各位游客:闻过兰花香,我们来到中国徐福文化园的《秦渡庵》。秦渡庵遗址,是后人为纪念徐福东渡而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18年秋),已历经千年。相传徐福曾在此命人砍柴割草、搭屋造舍、平整土地,开掘水进,修筑通往海口的道路,做渡海前的练习。秦渡庵是徐福成功东渡的历史见证,中国著名徐福研究专家罗其湘教授在实地探访了“秦渡庵”等遗址后,肯定它是“我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徐福东渡的历史遗迹。”自认为是徐福后裔的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生亲书“秦渡庵”三个字以示纪念。我们在秦渡庵前看到这棵樱花树就是羽田孜先生在20071029日来参加徐福像揭幕典礼时亲手种植的。


各位游客:秦渡庵中间是徐福宫,正门上书“徐福宫”,两边对联:上联为“福衍古今,英名垂史册”,下联为“惠泽内外,勋绩耀汗青”。徐福宫是一座仿唐式并专为纪念徐福而建的建筑,宫内坐落着一尊1.5高的徐福像。其两边对联为:东渡说东瀛,流风犹想秦衣服;方壶祀方士,遗迹长留汉姓名。此徐福像神态飘逸,充满自信。徐福在日本被尊为农耕之神、医药之神、桑蚕之神,具有很高的地位。

秦渡庵两侧的厢房内陈列着许多中日韩各地有关徐福研究的图片、资料及达蓬山上有关徐福东渡遗址,以及近年来各界学者的研究成果,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徐福文化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接收到国内外徐福研究的最新信息,以及中日韩关于徐福研究的交流现状。


〈龟鳖池〉(张嘴的是龟,闭嘴的是鳖)


各位游客:龟鳖池即徐福宫前的放生池,有关这放生池还有一段传说,据说,当年观音菩萨最早的道场就设在秦渡庵,并在此讲授佛法,四面八方的众仙都纷纷而来,东海龙王得此消息便命龟鳖二仙前来听经学法,它俩便伏在水池边听着,不料听得入神不觉昏昏睡着了,观音菩萨以为它俩病了,便用杨柳枝蘸着玉净瓶里的甘露水洒了几滴到潭里,龟鳖二仙舍不得离开被甘露洒过的潭水,便永远住下不走了,因此也称之为龟鳖池。今日如有幸还能见到龟鳖二仙,更能获得福寿双全的好运。


〈秦皇别苑〉〈蟠龙湖〉


    各位游客:穿过这个牌楼,我们就到了中国徐福文化园的〈秦皇别苑〉,这个牌楼为冲天式牌楼,寓意徐福出海求仙得道升天之意。正面上书“秦皇别苑”,两边对联:上联为“秦皇昔东游,高峰驻黄屋”,下联为“胸中有蓬莱,沧海视平陆”是清人陈章的诗句;背面上书“达蓬仙境”,两边对联:上联为“暗峰藏雨皆龙窟”,下联为“灵草含霜半药苗”是宋人舒禀的诗句。进入牌楼,我们看到的是面积达4000多平方的蟠龙湖,此湖三面环山朝向南方,如同坐在龙椅上,是风水绝佳之地,湖底有一条天然突起的石脊,远望如一条真的巨龙蟠于湖底,似寓意秦始皇这位真龙天子曾驻跸于此。我们现在走的这条游步道是通向秦皇别苑的必经之路。当年秦始皇就是沿着这条路从山脚骑着御马来到达蓬山山顶,两千多年来,达蓬山积淀了深厚的“徐福文化”,留下了许多有关徐福东渡的历史遗迹,如御马坟、跑马岗、方士石、灵台石等。走过游步道,我们就到了秦皇别苑,这是一座秦式建筑,中间是秦皇宫,主要体现了秦始皇在巡幸达蓬山时理政、生活时的场景与秦文化相关的各种内容展示,体现了浓厚的秦文化气息。左侧厢房是秦始皇的寝宫,右侧厢房展示秦汉服饰文化及各种表演活动,如:秦式宫廷舞、日本式舞蹈等,大家可以亲自参与到角色中来,体验真正秦代生活方式与情趣。


〈古琴台〉


在水池正对面山岙中间,有一处古琴台,相传秦始皇与徐福都曾在此操琴抒怀,徐福学识渊博,精通“六艺”,在最后一次东渡前与家人面临生死离别之时,在此为亲人最后一次演奏了一曲《离别赋》,琴声高亢悠远,出神入化,连岩石、流水也为之动了情。


〈百工雕像〉


各位游客:游步道旁展示的是徐福东渡场景,徐福东渡时带有五谷百工和各类技术人员,他们精通造船操舟、耕作纺织、制器制药,正是这些人为日本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直接具体的贡献,看到此场景,就仿佛看到当年他们在达蓬山上为东渡准备的过程。我们可以在沿池而建的廊中小憩,观望山中四季美景,体验难得的山间休闲趣味。

〈东渡场景〉


各位游客:在蟠龙湖边,以大型石雕的形式再现了秦始皇东渡启航送行的壮阔场面,我们可以在此体验到徐福东渡时那壮怀激烈的场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遣徐福率三千童南女在此下海东渡蓬莱仙界,并亲自送徐福及三千童男女、五谷百工出海,可设想秦始皇对此事的认真性。


〈百草园〉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徐福长寿百草园了。园内种植着近百种药草,都是传统保健养生的药材。当年徐福东渡时,也为日本带去了这些草药的种子,因他精于医药,在日本被尊为医药神。在园内陈列的这些相关的药草文字及图片资料,游客们可以更近一步的了解中医的神奇与博大。


〈摩崖石刻〉


各位游客: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中国徐福文化园里历史最久,份量最重的一个景观——摩崖石刻,达蓬山的兴起也是由于它的存在而变的绚丽。摩崖石刻是全国唯一幸存下来的反映徐福东渡事件的古迹。现已被评为    级重点文保单位。


摩崖石刻是一幅后人为缅怀徐福东渡而刻于悬崖壁上的浅浮雕,大约刻于唐宋间,但在民间还流传着几种说法,有的说的是魏晋,有的说的是元明,具体时间现已无从考证,但值得肯定的是,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故而十分珍贵。悬崖高约八九米,宽十余米,面朝东南。而石刻图案高1.2,宽3.5,整幅石刻群一共有人物六人:最左边刻有倒骑梅花鹿的方士徐福像,他神态轻松安详,对这次东渡充满信心。在徐福像的右方是正在航行的海船,船下波涛滚滚,船上却有一孩童自在仰卧,船下方有一僧人挑一对童男童女,准备过桥——这一石刻像代表着三千童男童女正在乘船东渡的景象;船下方又有一僧人挑着一副箩筐,箩筐中坐着童男童女,它反映了当时去东渡的忙碌情景,旁还有一人正牵着一匹高头白马过虹桥。而石刻的右边刻有飞舞的凤凰和奔驰的麒麟,上面还有云彩在飘浮。石刻上共有九种动物:有不听新主人使唤的驴、正在过虹桥的白马、驮着人行走的鹿、回头观望的吉祥动物麒麟、上下飞舞的凤凰和奋力跳跃准备过龙门的鲤鱼。此外,还有两座桥、船一艘、闸门一道。人物造型逼真,场面景色宏伟开阔。这一石刻记叙了“徐福东渡”这一动人的场景,整幅画面展现了“人马步惊桥”、“鲤鱼跳龙门”、“麟凤呈祥瑞”的场面,表现出徐福率三千童男女从达蓬山东渡出海的史实,也是对徐福东渡这一壮举的美好祝福,就像是走上了一条引人入仙境的金桥,今后步步高升;像鲤鱼跳龙门一样,会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又好像麟凤呈祥,前途无量,后福无穷。清康熙庚子年僧人慧初游达蓬山摩崖石刻前守结庐云,挖凿佛龛——用来供奉佛像,并在佛龛上端刻“灵台自若”四字,意思是仙佛在这儿,就像在自己的仙地一样自在。左右两边刻上字号“南无胜灵塔”、“康熙庚子春”等字样。给徐福东渡增添了佛教色彩。


〈望火塘〉


各位团友:先前我们在祈求坛边上看到的旗盘石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望火塘都是为徐福返航时指向航标用的。望火塘原用巨石垒成,像一个关口,中间是通道,塘内可堆木柴,等待徐福归来的人们日夜守侯,升火不止,白天浓烟弥漫,夜晚火光冲天,主要为徐福在夜间返航时指引航标,现重建的望火塘只取其意,为木结构塔楼。我们可以登临其上,感受古人期盼早日归来的心情。


〈小休洞〉


各位团友:小休洞位于摩崖石刻边,相传秦始皇当年东游,来到一袅袅冒气的小洞口,有彩雾升腾,感到十分新奇,就驻足观看并在此小憩,故后命名为“小休洞”。明天启《慈溪县志》载:“小休洞在县北三十里达蓬山,岑穴窈窕,秦始皇东游,欲自此航海达蓬莱。”小休洞仅容一人横卧而入,洞内直横相穿,深达十余丈,洞口又一个十多平方米的石厅,石厅又有岔洞四、五个,若进入岔洞口,便觉得呼吸困难,所以少有人敢探入洞内探险。一到冬天特别是下雪天,洞外都是白雪皑皑,洞口冒出缕缕热气,像似仙人洞府,故有人称之为“仙人洞”。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游览中国徐福文化园的行程到这儿就全部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来达蓬山观光,如果在此次旅游行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做到最好。现在我们沿着小道,在一路绿树红花的陪伴下,回到入口广场。


 


秦始皇求仙


  明末文人黄宗羲在游达篷山后,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达篷纪游,其中之六是:东尽观沧海,往事一慨然,浪中鼓万叠,鲸背血千年,何物秦始皇,于此求神仙。


  秦始皇为什么要到达篷山来求仙,他是怎样求仙的?


  原来秦始皇是接受徐福的意见才这样做的,赢政统一六国后,以为自己功过三皇,德超五帝,自称始皇帝.但他搞焚书坑儒,苛政暴虐,百姓十分不满,引起各种反抗。有人在落到东郡田野的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的字。在华阴平舒道上假装山鬼,拦住使者叫嚷:今年祖龙死!然后一溜烟地跑了。巫卜者书写亡秦者胡也的天书。秦始皇在东巡博浪沙时,遭到张良指使力士用120公斤大铁锤袭击,幸亏击中的是副车,秦始皇才没有丧命。这么一来,秦始皇害怕了。他派蒙括北筑长城,防御北方胡人的入侵,又千方百计寻找神仙,求长生不老的仙药。方士徐福为了解脱自己的干系,便乘机上奏道:臣师张仙在浙东香山修仙炼丹,那里与蓬莱仙岛隔海相望,师傅与蓬莱岛的仙人经常往来,他有时与仙人在香山仙人埠头的石枰上下棋,陛下只要沐浴斋戒,诚心求访,定能见到神仙的。若能造好十条楼船,选上三千童男童女,诸工百作,粮食种子,便能到达蓬莱,求取长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信以为真,便命人监造楼船,挑选童男童女等人选,到浙东香山一应取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了求仙,得到长生不老草药。特地用香汤淋浴,斋戒三日,然后进行第五次东巡,他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嵇,祭大禹,最后到达慈溪的香山。这里山上到处是兰花、香草,秦始皇一上山就感到香气扑鼻,心旷神怡,无限欣慰。


  秦始皇一行在香山寺歇上一宵,次日上午,车驾行至斗鸡岙,见岙两侧巨石高耸,各高五、六丈,其形体酷似两只振羽昂首相斗的雄鸡,相持在碧空中,那昂藏的躯体使大片黄茅白苇地,相映成咫尺,实在壮观。秦始皇看了斗鸡石,赞叹不已,称赞了徐福。


  观赏完斗鸡石,秦始皇登上一冈,在山上歇马。正好此冈形同马鞍,又值秦始皇在此处歇马,故命名为马鞍冈。


过了马鞍冈,登上香山山脊。秦始皇急着要见神仙,求得仙药。他由徐福陪同,扪萝攀枝,登上巨岩,伛偻着身子穿过危石峭壁的双门,进入张仙洞。但是张仙已经不在,只在洞侧的岩壁上留下一个五趾灿然的组足印。秦始皇呆呆的看着岩壁上天然的脚印出神。良久,他扫兴的问徐福:你师傅到哪里去了?何时回来徐福答道:师傅一定到蓬莱仙岛去了。他什么时候回来我可不知道。看来要求取长生不老仙药,非得去蓬莱不可。可是海上天气多变,危险万分,陛下,你看怎么办?秦始皇想了一下,嚷着要观望蓬莱仙岛。他由徐福陪同,穿洞,下石,开山劈路而行。不一会儿,徐福把秦始皇带到东边山脊的一块地,这里是香山观看海市蜃楼的好场所。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但届时云雾弥漫着汪洋大海,连二十里外的东霍山都看不见,怎么能看到蓬莱仙岛呢?秦始皇只得怏怏地回到香山寺歇息。


  过了几天,那天清晨天气很好,蓝天、白云,旭日东升,阳光灿烂。秦始皇一行又来到几天前观景的地方。但见碧空万里,东海白浪滔天,隐隐约约望见蓬莱岛上楼台层层,白龙缠绕,但转眼之间,蓬莱仙境就被云雾遮盖了。


秦始皇真的看到蓬莱仙岛不成?如果不是的,着楼台层层白龙缠绕又是什么呢?原来秦始皇看到的是岱山岛,它那周围的小岛远望形同楼层,而在阳光下的白沙滩犹如白龙


  秦始皇见了蓬莱仙境,对徐福的话便深信不疑。后人为了纪念秦始皇曾在此观景,特建造观景庵一座,以示纪念。现观景庵虽已倾倒,但庵的脚墙俱在,规模之大,令人叹服!


  看到蓬莱仙境,秦始皇将香山改名为达蓬山,一应人等来到一袅袅冒气的小洞口小休。此洞洞口窄小,仅容一人横卧而入。横洞深十余丈,中间有,下有岔道,直洞深达数十丈。一到冬天,特别是下雪天,其他地方都是白雪皑皑,此处却冒出缕缕热气。秦始皇看到这个不断冒气的小洞,感到新奇。由于秦始皇曾在此洞口小休过,故命名为小休洞。


  而后,秦始皇又登上山顶,观看了仙人下棋的地方仙人埠头。这里一石如秤,旁有两方坐石,真是下棋的好地方。附近岩石上有一水潭,潭中之水岁浅,但清洁、甘美、食之既解渴,又不会伤身体。秦始皇尝了水之后:这真是石汤罐》。故此潭取名为石汤罐。


  最后,徐福陪同秦始皇来到南山顶的一块石下。此石外呈圆形,高数仞,其上是平台,可容千人,十分雄伟壮观。秦始皇便命徐福在这里立坛祈祷,以求上苍保佑,早日到达蓬莱得见神仙,求回长生不老仙草。秦始皇亲自焚香,顶礼膜拜,祈求神仙开恩,施长生不老仙药予赢政,必当造庙塑像,春秋二祭。因为这里曾有徐福在此立坛,秦始皇亲自祭天,这块巨石便命名为千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