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该如何做好灾区人民的心理辅导

(2008-05-15 19:12:21)
标签:

杂谈

心理辅导

情感

地震

父母

孩子

助灾

支援者

心理医师

  一般来说,灾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是惊恐、焦虑与抑郁。这里有几点安子认为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一是反复性“灾难重现”。盲目的、反复的、不可自控的“灾难重现”易加深加重负面情境情绪体验。多数儿童对灾害性事件记忆特别清晰,超乎常人和成人,患者容易认为灾难是仅对自己的,容易引起不正确的认知改变。在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要对自然灾害进行科学的解释。对于儿童来说,承受能力及其有限,要注意与成人心理危机干预相区别,不宜与他们探讨死亡等过于沉重的话题。他们对人生的认识及其有限,不太可能发展出“平静地接受死亡”这样只有成人才会接受的豁达心理。

  我觉得,通过倾听、鼓励说出、集体分享震时体验等集体治疗技术,对于认识灾难的实质是非常重要的。有引导的“灾难重现”属于系统脱敏,具有治疗意义。那些还不能用言语来记录和回忆创伤事件的婴幼儿,要设法让他们在玩耍或绘画、涂鸦中将恐惧疏解出来,避免留给他们早期心理创伤和给他们成长造成心理障碍。

  二是既往创伤经历被诱发。灾难发生后,惊恐带来的瞬时记忆容易被反复调出,同时容易引发联想,特别是创伤性记忆的“扎堆”效应。这些反复出现的不愉快的记忆及儿童时期的其它既有的创伤性体验,经由灾难体验,可能得到加强,甚至可能导致人际不信任态度、乃至敌意。我们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必须注意敏锐地观察与分析,力争做到把问题搞清楚,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三是抑郁绝望情绪大量堆圾。受灾儿童会有普遍的孤独无助感,这是他们这个年龄从严未有过的体验,尽管他们一方面出现心理退缩甚至退行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不正常地成熟,甚至出现成年人、老年人才有的一些情绪表现。这时候的儿童对于受冷落、被忽略、被怠慢、被歧视特别敏感,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伴和积极的社交与集体活动,严重性创伤事件不能得到及时疏解的话,容易导致抑郁,这是很多心理专家注意到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下面,推荐台湾“9·21”大地震后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可供灾区心理志愿者参考: 

台北市万芳国小“9·21”大地震后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远离地震恐惧

实施时间:八十分钟

活动目标:

1、协助儿童了解震灾带来的情绪影响。

2、协助儿童表达震灾带来的情绪与压力。

3、协助儿童疏解震灾带来的情绪与压力。

4、奠定儿童表达情绪疏解压力的正确方法。

活动要点:

1、全班围成一个大圆圈,让彼此均能看到别人的表情。

2、以时事报导引起动机,以脑力激荡法引导学生说出921地震当时的感受或表现的行为。

  这是摘自公益心理医师安子的文章,看后也学习到很多心理知识,毕竟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灾难,虽然自己反复的安慰自己,捐钱捐物,500百元就可以解决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看着哪些名人10万100万的捐款,而我的一千元总觉得对不起灾区亲人,自己的实习期刚刚结束。作为一个年轻的心理咨询医师,应该是挺身而出的时候,由于自己的资力尚浅,只能在网上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