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业的正确步骤你知道吗?——写作业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2010-12-22 20:09:30)
标签:
小学生写作业好习惯写作业的步骤错题检查进行题目查法教育 |
分类: 教育与学习 |
一、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做作业的过程中一般不能离开书桌,中途也不要边吃零售边做作业,应该一气呵成,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做作业前就应该喝过水,去过厕所。
2、把需要完成的科目按文、理分开,可以在两门功课之间适当休息、喝水、上洗手间等。
3、作业前应大致浏览作业的数量,并自我规定时间完成,看表计时。
4、作业期间不得翻阅书籍和资料,除非疑难问题。
把写作业当作考试,严格要求自己。不应随便翻书查阅,尽量不靠翻书完成,当然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对作业情况有比较好的了解,对涉及的内容、知识点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如果遇到疑难题目,那就另当别论了,改查资料还是该翻书,都以解决问题为宗旨。
二、如可解决错误
第一,做完题一定要检查。
第二,要把曾经做错的题收录在错题本里。
1、关于错误整理及要求:
在作业、练习、试卷里发现错误后,要及时收录在错题本里。在错题本里,我们先把做错的题目全部重新抄一遍,然后写出错误的原因,并把正确的解题过程写上去。
如有不同的解法也能做上去的话是更好的做法。这个过程我们叫“错误整理”。
不仅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种类,而且在错题数量到了一定数目的时候,还要分期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错误整理的关键是每题必录,不管错题由于什么原因造成,都要被录,一道很复杂的题目,即使是由于最后的得数加错了,或者忘了写单位等等小毛病,也应该不厌其烦的摘录下来。错就是错,是不分大小的。
2、如何建立和使用错题本:一定不能半途而废
(1).给每课都建立一个错题本.
(2).每天做当日作业前,把昨天的错题解决后再开始新的作业。
(3).对每道错题都要重新再录,然后做错误过程陈述、错误原因分析、错误类型总结、最后将正确解题过程写出。
3、经常翻阅错题本
每周或两周重做一下错题本,考试前更应该重做“错题本”。开始“错题本”里有粗心的类型会占大多数,但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点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这些题就是属于平常没有作对,考试又犯错的典型类型,如果平时就能够解决好,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容易再犯错。
4.在开始时把本学期甚至本学年的所有错题全部整理出来(这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重要)。
三、写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1.把需要完成的科目按文理分开,可以在两门功课之间适当休息、喝水、上洗手间等。
2.要预计完成时间。
3.专心就是实在做某一件事时,全身心的投入。
4.当成考试一样的要有紧迫感,不能随便翻阅书籍。
5.不可以随便走动,不可以喝水,吃水果等。
6.读3遍题目才能做题。
四、怎么完成作业才算是真正完成呢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如果自己认为对当天的功课掌握的不错,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后应该再做一些提高性的题目
五、检查
希望孩子在做完作业或练习后能够进行检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刻意、被动地检查工作也将慢慢消失,而不会专为一项作业在做专门的检查。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所有的错误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当自己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充满了真正的自信,而不是你盲目的自信后,就不再为检查费脑子了。怎么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要“检查”,换句话说:“检查是为了不检查。”
1、检查通常是指作业练习或试卷完成后对其进行回顾,以达成完整、准备的目的。
2.如何检查:
(1).做完一道题后,通过检查发现是否有遗漏---漏解、漏掉单位及回答是等,或者是否解法有错误;
(2).对文科类的检查主要对字、语句、文法、标点符号进行审查,比如“我地书包丢了”或者“I have a apple"之类的;
3.检查提出有三种办法:一是检验法,把演算结果代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二是逐查法,不仅从开始的设、解题过程逐步进行推导,还要看题目的抄写、数字的使用是否正确;三是逆查法,从演算的最后往前推,看看是否回到原先的已知条件。
4.做完所有的作业或卷子,可能就需要对所有的题目进行核实,是否全都做完了等;
5.错题本上的错误是否在作业中出现,最关键的是,要对自己作业的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并可以在遇到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多加留心和注意,这时检查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