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时尚名作《纽约,纽约》

(2007-03-07 22:51:25)
分类: 转载收藏

  初识诺曼·帕金森,是被一张名为《New York,New York》的照片打动。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这幅作品正是反映典型“美国生活”的经典。

  这幅帕金森的著名作品把我带到了1955年的纽约,“美国梦”三字感同身受。下面我来解读一下这张照片。

解读时尚名作《纽约,纽约》
New York,New York 1955.(Gelatin silver print)

  画面的主体是一队青年男女,他们带着让人为之动容的笑脸,紧握双手,迈着轻盈的步伐跑向“未来”。男人的领带,公文包和皮鞋表明了他们的身份。女人的目光凝聚在这个男人身上。前景和中景里的汽车、桥和隔离墩表明他们跑在高速公路上。画面的背景是纽约的摩天楼。从两人的影子可以得知拍摄时间是早晨。这张照片成功的要素为三点:

一,精彩的人物瞬间。诺曼·帕金森不仅抓住两个人奔跑的动势,更抓住了这些难得的细节:两人的笑脸,男人张开的手臂,女人的眼神和两人紧握的手。

二,无可替代的环境。试想两人跑在公园或是什么地方,那么这张照片的思想性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奔跑跑在这个城市,他们代表这个城市的年轻人,甚至可以更进一步的代表“美国年轻人”这个概念。

三,低拍摄角度的选取。在这里采取仰拍,不但使观影者联想到照片中人物的命运和未来,而且使观影者感到这张照片代表的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纽约这个城市,就像这张照片的名字一样:《New York,New York》!另外,采取低角度拍摄,突出了主体,表明了环境,强调了画面空间感。

  关于这幅作品,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照片中的格里高里·兰顿(男)与雷恩娜·德纳泽(女)是1952年相识的,在同一个公司上班。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在公司的办公室、走廊或者电梯里相遇,但除了工作上的偶尔来往以外,他们几乎没说过什么话(他们分属相隔百层的两个部门,而且雷恩娜当时还没有离婚)。

  1955年春,兰顿觉得机会终于来了,他被升迁到与雷恩娜同一楼层的一个部门任经理,而雷恩娜也与她酗酒成性的丈夫离异,带着一个6岁大的女儿生活。当兰顿第一次向雷恩娜求婚就得到同意时,他高兴得几乎手舞足蹈。

  在蜜月之后第一天上班时,他们的车子在路边抛了锚,但这丝毫未能影响他们轻快的心情,他们手牵手沿着快车线向前跑去,过往的汽车似乎也为他们的热情感染而让开了道。这一情景刚好被路过的诺曼·帕金森捕捉到。在发表照片前征求他们的意见时,兰顿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对于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也许这并不重要。我们看到的是凝聚在这一瞬的真实和永恒。抓拍固然精彩,但即便是摆拍,也不会影响这张记录了一个时代照片的魅力。

文章转载自:迪派影像网WWW.DPNET.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