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梨花》:为收视率而生的电视剧

(2010-11-16 08:46:12)
标签:

杂谈

《铁梨花》:为收视率而生的电视剧

《铁梨花》:为收视率而生的电视剧

《铁梨花》:为收视率而生的电视剧

《铁梨花》:为收视率而生的电视剧

若按类型剧的定义来划分,很难把时下完成高难任务——全国创下高收视率的电视剧《铁梨花》准确归结为那种类型剧,而且与萧马、严歌苓父女的同名小说也相去甚远。

 

剧中,陈数饰演的“铁梨花”,按现实逻辑来推断,她是被夸大的,她的际遇是几种人的混合体,而她享受着过几种人的生活,最后,她从一个农村里面的苦女子成了抗日的传奇人物,她拯救下一座城池,然后挥一挥手,绝尘而去,传奇色彩浓郁。而剧中的人物,无论是巍子饰演的赵元庚,或是杨志刚饰演张吉安、史可饰演的李淡云,张少华饰演的老太太,都有过火的嫌疑,尤其是赵元庚与张吉安这两个人物,夸张到达了极点。

 

但这种表演上的夸张与剧情上的刻意渲染,放诸于民国这个乱世时期,却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很是符合电视观众对于那个年代的想像。那是草莽军阀割据,占山为王的年代,亦是各种奇人奇事的之年代。而且这种夸张,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物上的夸张,是为了方便观众辨识,更快入戏,赵元庚、张吉安等人物都符合类型剧的典型性人物,性格及其特色一目了然。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导演通过剧情或是细节的描绘,使赵元庚、张吉安的血与肉丰富起来,接通了地气,比如赵元庚,蛮横无理,可异常重孝道;张吉安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但也有难言之隐。对于陈数演的铁梨花,更是煞费苦心,奇女子到抗日传奇人物,步步铺垫,细心描写,使人物很丰满。

 

从题材或是故事结构上来看,过高的艺术造诣并不是《铁梨花》追求的目标。它描写的是“一个女子的传奇”,是一部为收视率而生的电视剧,遵循乱世的年代+极致人物的思路。若比照以往的影视作品,不难发现,它与《亮剑》、《我的兄弟叫顺溜》有某些异曲同工之妙,强调人物的传奇性。但它同样引人入胜的是,它更加的平民化,强调激烈的戏剧性,每集的戏剧的冲突激烈,内容信息也异常多,而且融合了宅门戏勾心斗角之戏力,也有纷繁江湖之事,更有抗日之传奇故事,包罗万象,多种类型剧经过合理、巧妙的混搭,出来的效果非常显著,它抓人,一集紧扣着一集,绝不拖沓,有美剧的范儿,能够把观众摁在座椅上。

 

这些都归功于编剧兼导演的郭靖宇,他曾拍摄过《刀锋1937》、《我非英雄》等高收视剧。但予我深刻印象的是他与杨志刚合作的《追》,拍摄手法非常相似于《24小时》,前几年,内地有许多剧集克隆《24小时》,但均流于表面,戏剧张力不突出,而个人认为《追》最深得《24小时》的精髓,结构严密、逻辑清晰、信息量大,戏剧冲突更加无以复加的激烈,动作场面设计也很独具匠心,杨志刚在剧中的表演也是让人难忘。只可惜在电视台并不是大范围的播出。郭靖宇的特色在于对类型剧的熟稔与灵活运用,他对黑帮、谍战、动作这些类型剧的演绎,都有着过硬的功夫。 而在《铁梨花》中大胆以宅门、江湖、抗日等三种不同类型混杂于年代剧之中,并融合多种情感与极致的冲突,则显示他对电视剧市场与观众的认识与尊重,国产电视剧市场往往是单一的类型剧制胜,前几年是古装剧、年代剧,近几年是苦情剧、家庭剧与谍战剧,在故事元素上比较单一,而《铁梨花》在故事结构与容量上,则是大大予国产电视剧提速。这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就如到了商店,以前,只能购买一件衣服的价钱,现在却能购买三件衣服,而且这三件衣服都做工精致。

 

以往,人们常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显然是有偏差的认识。强调收视率并不可耻也不可悲,它恰恰是最大程度尊重观众。电影市场已高歌猛进向商业化迈进,电视剧市场也需要一流的市场敏锐触觉的商业导演,对于类型剧及观众的把握,才能使国产电视剧得到新的提升。无疑,郭靖宇的《铁梨花》提供了一种新式国产剧的样板。年代剧,也可以这样拍,关键是调料适当,逻辑合理,用心制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