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思东
曹思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70
  • 关注人气:6,7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喋血孤城》还原一种动人心魄的虎贲精神

(2010-08-09 21:08:26)
标签:

杂谈

 

 

 

 

 

 

 

 

《喋血孤城》还原一种动人心魄的虎贲精神

1943年,日寇,5万余兵力,强攻常德,国民党74军57师长余则万率部8000余人,代号虎贲,坚守常德16个昼夜,最后战至仅余300余人,史称“常德保卫战”。电影《喋血孤城》叙说这段堪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并早已涅没于大众视线之外的惨烈战役。

 

《喋血孤城》完全不同于其它的战争电影,常规的战争电影,总要讨个说法,比如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七个拯救一个,究竟值还是不值?再比如虚构历史,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为兄弟们讨一个说法,需不需要坚持到底?更早的战争电影,是以正义方赢得胜利而告终,如《最漫长的一天》。《喋血孤城》却是反其道,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战争戏中,事无巨细地描述当时16个昼夜的其人其景,惨烈展现坚守孤城的57师的士兵如何死亡。视角看似平常但并不平凡。

 

常德保卫战,是一场真正的死亡战争,因它悬殊到了极点,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国民党军与日寇都差了一大截。57师以寡敌众,援军迟迟未到,但没一人在战场上后退半步。在常德前沿阵地上,面对蜂涌而上的日寇,一位连长拉响了炸药包,拿起电话筒对着吕良伟饰演的余则成师长说:“我没有给57师丢脸吧,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吧”,随后一声巨声响彻山河。不丢脸,就是不后退,以死亡来维护尊严。常德战役上,灰头土脸的战士们更是沉默寡言,不擅豪言壮语,他们顶住了日寇的空炸、炮轰、毒攻,没水时,喝自己的尿,没子弹时,捡日寇的,用来消灭每一个鬼子。在常德被攻陷之时,他们展开巷战,与日寇激烈厮杀。

 

除了保家卫国外,深层面来看,从以上连长的话语当中,也向人诠释一种弥漫于57师,深入到每个士兵骨髓与血肉的精神,就是余则万训练出来的虎贲精神,虎贲指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正如家喻户晓的《亮剑》当中李云龙所说的要有饿狼的火焰,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的精神。从电影中,也可见国民党军有三路援军赶来增援,却迟迟打不开缺口,却只有57师在常德坚守16个昼夜,以肉身血战强寇。正如了那句老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喋血孤城》还原一种动人心魄的虎贲精神

《喋血孤城》展示了凛咧的虎贲精神,用了大版篇幅展示57军7000多人怎么没了的经过,战场随处可见血肉斑杂,分不清是国民军还是日寇的累积起来的尸体,充满浓烈的焦土味与死亡气息,更加震憾人心的是,还原一种不鸡贼,充满烈性的牺牲,予忠魂最高的缅怀与纪念。

 

《喋血孤城》最后采取开放式的结局,日寇攻陷城墙,余则万率部血战出城,电影便戛然而止。在电影中,吕良伟演的余则万将军虎虎生威,坚韧不拔,非常具有感染力。可对比起历史,余则万因“临战脱逃”被判死刑,后经各方周旋,才幸免于难,后来虽官至军长,但不久便身陷政治困境,要到香港“避难”,他的“最后一颗子弹”并不是在战场上,而是遭入房抢劫的匪徙击中。真是命运难测。

 

 除了结局有待商榷外,还有不少地方浅尝辄止,但整体而言,《喋血孤城》仍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战争电影,在常德战场上,虎贲之师撼人心魄,视死如归,尽管已经事隔多年,在银幕上仍给予人一种强烈的震憾力,它渲染的是一种永远战斗的虎贲的精神,这种精神永不过时,彰显出一个民族的坚韧与血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