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三座大山”
(2010-02-01 16:18:42)
标签:
杂谈 |
《建国大业》用一百多位明星堆积起来的“明星效应”推翻了压在中国电影身上达十二年之久的《铁达尼号》。令所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推倒了一座大山的同时好莱坞又堆起了三座大山:《变形金刚2》、《2010年》、《阿凡达》。《阿凡达》可以目测的内地票房几乎能够达到10个亿。是《变形金刚2》与《2010年》的票房总和。前两者都容易逾越,跨越《阿凡达》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中国电影辛辛苦苦经营十多年的时间做大的市场,胜利的果实却被好莱坞所盗取。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们都没有尝到最大的甜头。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真正被好莱坞电影所挖掘并激发出来。《变形金刚2》与《2010年》都属于常规性营销,甚至没有过多宣传,却依然能够掘金四亿多,这似乎可以证明,中国电影的大片容量能够达到4个亿以上,标准线已经横亘在市场之中。《阿凡达》属非常规电影,但同样也证明一点,只要是好的电影,中国电影市场同样能够贡献出接近10个亿的票房。
三座大山式电影,无论是《变形金刚2》还是《2010年》,或是《阿凡达》都不是中国电影喜爱或擅长的故事模式,这成了好莱坞垄断的故事模式,畅行世界无阻。中国电影只喜欢从老祖宗处吸取营养,传输陈腐的观念,或者又是一味玩武侠,完全与地球村的现况与地球村人的心灵脱轨。自有中国电影市场以来,算主流的只有武侠或功夫电影,但已玩了八年多时间,现在依然乐此不疲。终有一日自己被自己玩死。
中国电影人缺乏冒险精神,这是最恐怖之处。好莱坞将古人拉下神坛,服务于当下,而中国电影人则是将古人奉上更高的神坛,这是最大可悲。自缚手脚的同时,必须导致目光短浅。《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对比起《蝙蝠侠》、《蜘蛛侠》、《变形金刚》那个更有力量?结果不喻而明。好莱坞通过全球化的策略、经典的叙事模式,强大的影像建立起一个文化帝国,轻松征服全球市场,而中国电影连最基本一点,那个叙事模式最为合适观众都找不到北,何从竞争。
颇为搞笑的是,好莱坞玩《阿凡达》,中国电影则抬出《孔子》,两种极致的反差。完全是对市场南辕北辙的做法。好莱坞都到外太空拓荒了,我们还抱着古人的大脚玩崇拜。
别提好莱坞,至少我们的近邻韩国,中国电影人都玩不过,至少人家知道本国观众最喜欢看什么电影?再不改变的话,源源不断的大山将会接踵而至,到那时,恐怕就不是三座了,而是三百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