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点2008年华语动作片——新意欠奉

(2008-12-27 18:40:42)
标签:

杂谈

 

 

 

 

 

 

 

盘点2008年华语动作片——新意欠奉

 

 

 

 

在世界影坛一直长盛不衰的动作片(广义上分为功夫片和警匪片)以快速、强烈、紧张的动作与绚丽的视觉为诉求核心。盘点2008年华语动作电影,只有功夫片一枝独秀。华语警匪片有些落寞,整体质量上比往年要低得多,而在动作设计上,更是新意欠奉。

 

今年可谓是功夫片的大年,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功夫巨星齐齐亮相,袁和平、程小东、洪金宝这些香港“黄金一代”武术指导暗自较劲,甚至还有已经退隐多年的徐小明(《夺标》)。今年功夫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现场实感,动作设计主流上也不再是在天上飞来飞去,而是以硬桥硬马的功夫见长。

 

若数圆熟之作,今年的功夫片屈指可数,大多数功夫片明显存在动作与故事失衡的问题,要么题材过时、老土,要么在招式和气氛营造上创意欠奉。最让人失望的功夫片无疑是合拍片《功夫之王》,成龙与李连杰“双打”的功夫场面尽管设计精巧,但并没有给观者畅快淋漓之感,因为这场“双打”没有解决“为何而打,为谁而打”的问题。成龙、李连杰因误会而打,多少有些刻意的成份,人物性格乏味得像一张白纸,在“侠”字上就先输一筹;再者,“双打”没有任何悬念,两个人在影坛的地位也决定这是一场分不出胜负的比拼,让观者难有代入感。

 

华语功夫片今年产量高但质量低,它一度被好莱坞制造的《功夫熊猫》抢了风头。《功夫熊猫》故事严谨,构思精巧,角色性格并不单薄,在动作设计上也颇见功力,一一符合角色的性格,与角色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年末,《叶问》才为华语功夫片找回了一些自信,它解决了这些年来困扰功夫片出路———“为何而打,为谁而打”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前同样也困扰着叶伟信、洪金宝、甄子丹“铁三角”,从《杀破狼》到《导火线》,他们都是剑走偏锋,追求绚丽夺目、充满动感的动作场面),让动作依附在人物性格与时代背景中,为功夫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叶问》对革新功夫也有贡献,它加入现代的咏春拳,在动作设计上讲求缜密的铺陈。

 

警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人的“金字招牌”,遗憾的是,今年的警匪片要么拷贝好莱坞题材电影,要么就是故事先天缺失,可以称得上是上乘之作的只有陈木胜的《保持通话》。电影前半段,古天乐驾车连撞并不纠缠于大场面爆破等常规香港电影的做法,而是注重展示细节,让人耳目一新;人物的刻画也与故事紧密相扣,古天乐非常称职地完成了对角色的创作。但败笔在于反角的选择上,刘烨完全是与故事发生的环境脱节,在电影当中非常突兀。

 

林超贤的《证人》动作场面不多,但也经营得悬念十足,而且直刺人性,颇具匠心。不过,整体而言,《证人》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上还没有做到丝丝入扣的地步,节奏感把握得不好。由王晶监制的《硬汉》几乎没有动作设计,故事主题进退失据,与他早年的作品相比,实在退步太多。

 

(发表于《羊城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