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欢,或憎恶的

(2008-11-18 18:26:11)
标签:

杂谈

喜欢,或憎恶的

 

 

不可否认,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前传之暗战骑士》它打破此类型片的高度,再傲然地树起属于它的一个高度。技术、艺术的造诣均无可挑剔。它太完美了,也太现实了,但我仍不喜欢,不喜欢它的调调或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情怀。蝙蝠侠变得毫无人性,在救心爱的女人与救检查官哈维·登特之间,他选择了后者,这点让我有些反胃,爱都不能自主,活着有何意义?

 

他伟大到我们不曾认识的高度,正如革命家一样,抛头颅,洒全家的血也在所不惜,实在有些可怕,小丑说蝙蝠侠与他是同一类人,我深以为然,我看见他们几乎如出一辙的手段,当然,他们目的不同。他不属于我们,他只是黑影,每天只能浮陈于虚无的暗夜。

 

被他加以利用的哈维·登特,我有些喜欢,还有小丑,至少他们都活得纯粹,他们有着欲望,肆无忌惮。两条船上的人们没有按动炸弹的按扭,也丝毫看不出什么,也代表不了什么,人们总是善良,有着侧隐之心的,但前提是,是没有受到干扰之下。压塌它们的救命稻草其实很容易。

 

 

 

 

《索马里120天》让我憎恶,尽管里面不乏对于政治与人性的真知灼见。但当面对人类吃屎、扮狗、被剥皮的场面时,内心仍不能平静。导演不是一般的变态,已经深入骨髓里面,无可救药。

 

 

 

 

《八月迷情》虽以音乐为题,但并不见在音乐方面有多大的开拓性。始终觉得,这个故事并不像西方土壤中出长出来,更像是一个东方故事,有着东方的情调。

 

 

 

 

《热带惊雷》像白开水,故事完全没有印象。反倒是扮演大腹便便、几近秃头的电影公司老板的汤姆·克鲁斯让人惊喜,有着如同《我不在那儿》凯特·布兰切特反串歌星鲍勃·迪伦的效果。原来,汤姆·克鲁斯也能这样演。

 

 

 

CC版《失踪》看完之后,不禁感叹,失子的父亲尽管不幸,仍是幸福的:他可以光明正大直接状告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及相关责任人。 

 

 

 

获威尼斯最佳导演的《死亡诗篇》,看完一点感觉都没有。

 

 

 

《棕兔》,前半段非常喜欢,失恋的男主人公独自驾车在公路上,公路,就似一张画布,供他挥霍,一路上,刺眼的阳光,零零散散的建筑与漫漫黑夜,缓慢交织。失恋图破镜而出。后半段惊悚,藏在男主人公的那个秘密原来是如此残忍。

 

 

 

 

平邦兄推荐《小六》,演员赵毅是很好的演员,对小六拿捏得很好,甚至一度让我误以为他是高智商的残疾人。但故事予人不真实感,人物是鲜活的,生活场景是简陋破旧,严重影响观者入戏。好故事需要真实鲜活的人物与同样真实鲜活的场景才能成立。好莱坞精于此道,看看人家《铁达尼号》,70%以上的金钱都砸在那艘已经沉没八十多年的船还原上。

 

 

 

 

 

《阅后即焚》没有想像的好,也没有那么差。至少科恩兄弟理论耐人寻味:凡事开始了,想要把控,都是徙劳的,到头来,失控的只能是自己。如克林顿、如电影中的CIA,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当然,也不要以为自己、、、、、、。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