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达华与香港电影格格不入

标签:
杂谈 |
不过,《文雀》也有令人惊喜之处,不是来自故事情节,也不是来自女主角林熙蕾,而是来自男主角任达华。我以为,任达华是香港最具有西方浪漫情怀的明星,他有些像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奔放狂野,深情款款,就算现在被奉为大众情人的梁朝伟也不及一半———在我看来,梁骨子里透着一股小男人的闷骚劲。令人遗憾的是,任达华的气质在香港只可展现于时尚界,在香港银幕上难觅踪影。更为可惜的是,差不多已成为杜琪峰电影“专业户”的任达华在以往杜琪峰的电影里光华尽失,总是千篇一律地演“大佬”的角色,如《枪火》、《黑社会》、《放逐》,重复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形成的表演风格;令人有些印象的就数《黑社会》,但内敛的角色并不对任达华的戏路,反而令任达华在电影中缚手缚脚。
在《文雀》当中,杜琪峰非常难得地让任达华演绎其最擅长的表演风格,饰演一位重情义、浪漫、多情的扒手“大佬”(又是大佬),令我难忘的是影片开头的一场戏,任达华在床边低头缝衣服,一针一线,慢悠悠而韵味无穷;紧接着,镜头一转,任达华步出房门,哼着小调滑梯而下,在香港电影中难得一见的“绅士”秀破镜而出。
还是遗憾,任达华这种绅士般的表演风格,只属春光乍泄,很快戛然而止。因为,这是一个草根式的故事,绅士永远只能装裱装裱门面,故事中“扒手”也就是最底层的“草根”,即使那位挟美女的富翁老头,原来也是“扒手”出身。
任达华与香港电影格格不入,他只能演绎诸如“草根”的高层,而永远无法“染指”真正的绅士角色。这不怪杜琪峰,很显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因为“草根”是香港电影单一的选择题。即使《铁达尼号》这样的故事到了香港电影人手中也只能被翻拍成大俗套的《爱情号》。“草根”两字,很好听,很大众,也似乎很小众,让香港电影离香港中产阶级越来越远———有钱的中产阶级或小资转而追捧美国电影,《蝙蝠侠6》在香港迄今已有5000多万元的票房了,是今年票房最高的电影(《文雀》即使在香港也不过1000万元票房)。徒留香港电影人空悲戚,他们只能屡屡借作品追忆香港的旧时光。
发表于《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