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木乃伊3》与品质无关,只关“娱乐饥渴”

(2008-09-07 14:50:08)
标签:

杂谈

  《木乃伊3》是一个有趣并值得一再玩味的现象。

 

  它与早前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形成巨大的落差,《功夫熊猫》无论是展现中国或电影本身品质方面都远远胜于前者,但所遭受的质疑却远远大于前者,人们多数对《木乃伊3》抱理解的心态,认为它只不过是一部娱乐电影,“辱华”的批评对《木乃伊3》失却了效力。

 

  为何这样?难道是熊猫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使得我们异常珍惜,而秦始皇生活在二千多年以前,离我们十分遥远,无需过于严苛,或许我们自身就存在于严重“历史断裂感”,没有价值评判的时代,要让位于娱乐来说话。又或者是因为有李连杰等一大批黄色肤色的华人明星出演?

 

  与我们纠缠于是否忠于历史,是否辱华讨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根本不理会这些,无论是美国媒体,还是影迷对《木乃伊3》都几乎给出了最低分。但无一牵涉“强大中国”或“侮辱中国”命题,而是从娱乐电影品质角度出发,“老套”与“惨不忍睹”成了评论这部电影的公论。

 

 中国很多事情,总容易从一个的极端过渡到另一个极端,中间没有任何缓冲。而电影也不例外,要不文艺到底,要不娱乐至死。

 

 但从目前来看,尽管中国电影调转船头,但娱乐的缺口仍是巨大的。与其说是现在是泛滥的娱乐时代,倒不如说是娱乐饥渴期更为恰当。从“审丑”电影《十全九美》突破5000万大关,到目前的《木乃伊3》受欢迎程度,均可见人们对于娱乐电影有多饥渴,饥渴得漠视了电影的整体品质。

 

  与其对应的是,《木乃伊3》出品方的含糊其辞,黄建新以“中国的纯商业电影太少”开脱了关于电影品质的问题,但“太少”与“品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些电影人越来越狡黠了,善于为影迷绘制未来的美好蓝图,至少在他们的口中“前景一切都很美”,也善于为自己的利欲找到冠冕堂皇不容侵犯的理由。“太少”成了某种主流的声音,“太少”意指先打进国际市场,其它的一步步的处理。现实的情况却是低劣抢钱电影层出不穷,品质只能“水中望月”。

 

 比如,在电影内外的电影人李连杰越来越神,是神经的神。他的每一次话语都自相矛盾,《功夫之王》时,他说,文化交注需要一个过程,要让美国观众先认识我们的文化。在《木乃伊3》宣传,他则干脆省略这个“过程”,直接说,秦王的角色他根本不了解,只听从导演安排,还奉劝大众只把此片当成“爆米花电影”即可。他还直接说,电影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慈善才是他的主业。这绝对是今年最为强悍的话语。作为一个演员,对于角色都不了解,为什么要接这部电影?与他对应的是,《木乃伊》1、2部的女主角看到这部电影剧本,立即辞演。李连杰接拍此片与他之前的诸多好莱坞电影,也是好莱坞烂片目的可能就只有一个:就是抢钱。名气当头,不抢白不抢,否则,过期作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