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琼瑶封杀《窗外》 与林青霞的35年恩与怨

(2008-05-30 14:00:49)
标签:

杂谈

 

 

琼瑶封杀《窗外》 <wbr>与林青霞的35年恩与怨

 

 

 

 

琼瑶封杀《窗外》 <wbr>与林青霞的35年恩与怨

 

琼瑶封杀《窗外》 <wbr>与林青霞的35年恩与怨

 

林青霞在《窗外》的扮相

 

 

 

琼瑶电影《窗外》精彩,《窗外》的“窗外”故事同样精彩,今日读报,惊悉台湾最有知名度的电影《窗外》竟从没有在台湾上映,竟也没有在当地出版过合法的音像制品。被禁长达三十五年之久。始作俑者竟是琼瑶本人。

 

有关报道指,《窗外》之所以遭到琼瑶的封杀,是琼瑶母亲怕贴封建标签。这部电影是已故著名导演宋存寿的重要作品,也是林青霞首任女主角的电影。这部改编自琼瑶1963年同名小说的师生恋题材电影,1973年拍摄完成后就遭到琼瑶以版权问题制止影片在台发行,也成了宋存寿生前的遗憾。因为琼瑶的母亲认为,女儿写书的目的是为了骂自己。在1964年,由陆建业创办的建业公司买下了《窗外》的电影版权,并将其拍成黑白电影后,琼瑶的母亲躺在床上绝食,琼瑶则在母亲的床前跪了几天几夜,才将此事平息下来。没料到8年之后,陆建业又要拿出《窗外》重拍。但琼瑶母亲此时已患上了轻度精神分裂症。最后,琼瑶同意电影公司继续拍摄《窗外》,但禁止在台湾公演。1973年《窗外》完成后,由嘉禾代理,在香港进行了首映式,并在全东南亚相继发行。林青霞凭其清纯的形象一炮而红,最终成为一代巨星。

 

当年,台湾观众观看《窗外》成了“一件十分时髦的事情”。犹如去年李安的《色,戒》,一些国人要打飞的到香港观看。据著名影评人梁良说,台湾人都对影片十分好奇,但当年既没有电驴下载,也没有盗版碟,甚至没有合法的《窗外》音像制品在岛内发行,台湾人为了看这部电影,想了不少办法。“要不就是趁旅游的时候去海外看,要不就是趁电影资料馆做少有的几场非正式放映时去看,还有人去海外买录像带回来约一堆朋友到家里看。”

 

 

在不能放映的这些年里,林青霞曾为了导演向琼瑶游说,可惜琼瑶坚持依旧。林青霞解释说:“琼瑶是对事不对人,她对宋导演没有意见,还一度想找宋导演拍电视剧。”去年9月,林青霞返台探视宋存寿,《窗外》台湾版权旧事重提,导演之一的郁正春希望把版权卖给琼瑶,但最后还是林青霞决定自己买下。林青霞不愿透露购买《窗外》台湾版权花了多少钱,仅说:“意思意思而已!”

 

这部被禁演35年的影片随着导演宋存寿的过世,目前有望在台湾首次公映。采访中,琼瑶本人不愿回应,平鑫涛则表示:“如果是非营利性质的放映,为纪念宋存寿,原则上我们会同意。否则再议。”

 

 

 

在世界影史上,没有受到政策或制作方的因素,创作者本人封杀自己的作品,几乎可以说得上绝无仅有的事情。《窗外》可以说是创下一个纪录。但这个纪录的缔造,让人感到更多的是心酸与遗憾。一代最鼎盛台湾影人的心酸与遗憾。

 

 

琼瑶的心酸

 

当年,琼瑶绝对称得上是爱情主义的“愤青”,创作《窗外》,讲述师生恋的故事,离经叛道。可受到母亲的“示威”,因为琼瑶母亲也是一位老师。之后,她改走温情路线,相信也与母亲有着莫大的关系。

 

 

但琼瑶的母亲真的是怕帖上封建的标签吗?我不能认同这种说法。琼瑶的母亲袁行恕出身显赫,据了解,她是银行家袁励衡之女,袁励衡曾执掌交通银行。袁行恕的外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帝师,现悬挂在北京中南海的“新华门”匾,就是由那位当过宣统皇帝老师的帝师手书的。袁行恕是袁家的三小姐,四小姐袁静则以一部《新儿女英雄传》影响了几代热血青年,她的其他作品还有《淮上人家》、《小黑马的故事》、《逃》、《芳芳和汤姆》、《众黄雄和小捣蛋》等。照理说,袁行恕也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应该不致于如此偏激。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此时已患上了袁行恕患上重度精神分裂症所致使琼瑶作出封杀《窗外》之举。或者可从琼瑶的博客上看出她的一丝蛛丝马迹,早前,她提及她以前一直不愿提及的母亲,“母亲患重度的忧郁症长达二十几年,直至她去世,这个病一直缠绕着她。”,“她不肯承认自己患病,和所有的人作战,全家都成为她的‘敌人’。我写过一本《我的故事》,对于母亲的病却只字未提,因为它太痛了。”

 

不过,琼瑶封杀《窗外》这么多年,从中也可见琼瑶对母亲的浓浓的爱。琼瑶对母亲已经尽了最大的孝道。

 

 

林青霞的遗憾

 

 

琼瑶尽了最大的孝道,不过,我想,《窗外》也是她一块心病。毕竟,这是她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里面包含了她最懵懂,也可能是最炽热的爱。但事隔已经这么多年,她更不想把它揭开,有近之胆怯的心态。

 

但她的孝道,无意之间制造更多人的遗憾,其中夹杂着恩,也有着怨。第一位自然是导演宋存寿,作为他一生的重要作品,无法在台湾公映,他多年来游说琼瑶,一直未果,直至他逝世。

 

第二位自然是林青霞,作为她表演生涯最重要的作品,她一生都无法忘却。当年,她19岁主演《窗外》,正是她最好的青春印记,可长达三十五年以来,台湾观众却只能其它途径,并非第一时间在当地一睹芳容,无论如何,对于她,对于演员来说,都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遗憾,这其中绝对有怨,要不然,她不会购买下《窗外》的版权,这其中很微妙。我想,她一是为了收藏,二是为了能够在台湾正式公映。当然,林青霞对琼瑶的怀恩远远大于怨,琼瑶为她打开一线明星的窗口,成就她的辉煌。

 

三十五年,道不尽的唏嘘!对于琼瑶、宋存寿、林青霞莫不是如此。“窗外”让人看到华语电影最奇特的景象,台上,上演冲破条框,执着于爱的破格之戏;台下,严守传统,遗憾满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