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灾难发生后,大家还在迷惑做些什么时,李连杰已经悄然准备上“战场”;当大家踊跃捐款时,李连杰已经打飞的到成都,既使经历着多次地震的威胁,也绝不言退;当大家以为大灾难的余波渐渐消去时,李连杰却决定息影一年,宁愿少赚一亿元,也要坚守原地帮助灾民人民重建家园。
李连杰比我们走快一步,或者说,让我们“措手不及”。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是先行者。
以往的他与现在的他又是矛盾的,斥资几千万美金在上海建造豪宅,饱受争议;灾难面前,他却宣布“钱,暂时不赚了。”既使他在宣布息影时,也有媒体质疑他为何不继续拍片,而将他所得1亿片酬全部捐献给灾区来得恰当。李连杰回应是为了壹基金未来发展铺平道路,而不能用眼前的经济效益来衡量。据他透露,今年“壹基金”将在博鳌举行高峰论坛,邀请各国专家讨论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救助方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持续长久的发展”。与以往任何一次访谈一样,他再一次留下伏笔。
是什么力量驱使李连杰留在灾区?答案是因为他有着信仰。
这是怎样的信仰?时下,对于信仰我们总在很陌生。因为我们缺乏信仰。
或许他的信仰可能是:只有深刻理解死亡的价值,才能体会生的可贵。
李连杰之所以成立壹基会的一切原点,起缘于当年的印尼海啸,他九死一生。只有从死亡中“逃难”出来的人,才能深刻到此次大地震对人民的伤害有多大。与李连杰对应的人是张祥青,是唐山大地震中幸存的孤儿,他捐赠了一亿元。
李连杰又可能是一种佛教信仰。因为他已依佛门。
不管是那种信仰,驱使李连杰坚守在灾区当地,原因可能很简单:那就是他正做着比赚一亿元,或捐赠一亿元更开心、更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有些事情并不是赚了或捐了就能解决得了的。
从图片中可见,李连杰搬运木材,怡然自得。更为重要一点是他不是施舍者,而是与灾民融为一体者。我想,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同时,他或他们(他的团队)何尝不是在建造自己的精神乐园。这绝不是他拍摄任何一部电影所能比拟的。
行善他人,也即行善自己。
在物欲时代,李连杰正为大家提供全新的一种生活方式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