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凯歌投机《霸王别姬》  张国荣不是梅兰芳

(2007-12-04 01:32:34)
标签:

娱乐/八卦

 

陈凯歌投机《霸王别姬》  张国荣不是梅兰芳

 

 

 

 

      陈凯歌投机《霸王别姬》 <wbr> <wbr>张国荣不是梅兰芳

 

 

     陈凯歌投机《霸王别姬》 <wbr> <wbr>张国荣不是梅兰芳

 

       梅兰芳的风采

 

 

    陈凯歌投机《霸王别姬》 <wbr> <wbr>张国荣不是梅兰芳

 

   黎明是梅兰芳之子钦定的正版,与梅兰芳有几分相似。

 

陈凯歌投机《霸王别姬》 <wbr> <wbr>张国荣不是梅兰芳

 

 

陈凯歌投机《霸王别姬》 <wbr> <wbr>张国荣不是梅兰芳

 

张国荣的程蝶衣

 

 

   

 

  

     时下,黎明一张虞姬扮相剧照,引起诸多争议。因为《梅兰芳》黎明版虞姬显得愁容满面,不及《霸王别姬》中被人们心理潜规则成了梅兰芳的张国荣扮相俊美。单从一张照片,并不能决出谁优谁劣来,毕竟电影是流动中的艺术。更重要的一点是,《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只是程蝶衣,并不是梅兰芳。人们被陈凯歌“投机”了,误把《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当成了梅兰芳。

   《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与梅兰芳有着太多的相像之处,一、以“青衣”走红;二、成名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与梅兰芳如出一辙;三、电影《霸王别姬》演“霸王”的角色叫小楼,当年,梅兰芳演《霸王别姬》的搭档是杨小楼。自然使得观众对号入座。

     程蝶衣与梅兰芳的人生轨迹差之甚远。如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右手为“六爪儿”,后被母削去一指,才得以进入戏班学艺,梅兰芳幼时只是天资愚鲁;程蝶衣凭《霸王别姬》走红时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走红时间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相差十多年;最大的区别在于程蝶衣救小楼,为日寇将领献艺,梅兰芳从未为日寇献过艺,抗日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靠出卖丹青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成了中国京剧界抗敌的表率。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来自于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李碧华为香港大作家,对于历史题材,自然比内地作家更能放得开手脚,有更大腾挪的空间。虽然在小说《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成名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一字不差的来自梅兰芳,在程蝶衣身上也有梅兰芳的一些影子,但他并不是梅兰芳。他的身上浓缩了许多的戏子影子,概括他为民国时期杰出的戏子更为恰当一些。李碧华借《霸王别姬》写戏子。自古有云: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可见,在古人心中戏子等同于婊子,都是属于最低层的一群人。李碧华在书中为戏子、婊子平了反,婊子、戏子不但有情,还有义,只是世事无情。

      陈凯歌版《霸王别姬》忠实于李碧华的小说,更提炼了主题。李碧华笔下写尽了在时代变幻下小楼、程蝶衣的繁华、艰辛,浓缩了传统京剧的兴衰与戏子的辛酸史。陈凯歌却抽取了大时代背景与程蝶衣。他精心雕刻“不疯魔不成活”的天才人物程蝶衣,“霸王”小楼成了一件衬托程蝶衣的“道具”。

     小说、电影中最具争议之处莫过于抗日胜利后,程蝶衣以(曾为日寇将领献艺) “汉奸罪”被起诉,他在庭上的这番陈词:“青木懂京剧,他要是能在的话,京剧就能传到日本去了。”京剧早已二十年代初就已传入日本。李碧华、陈凯歌都无视这段史实,而是为了一味拔高这位天才般的戏子对艺术的痴与真。有了这一细节,更加深对“不疯魔不成活”天才戏子的刻画,但从艺术角度看,缺乏严谨性。

    陈凯歌投机之处在于:但凡提起京剧,就要提到梅兰芳,梅兰芳几乎等同于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是梅兰芳在京剧界的“商标”。对于影片的主题,对于程蝶衣来说,《霸王别姬》这个片名并不恰当,在电影中,“霸王”并没有对“虞姬”有意,而是与菊仙成婚,程蝶衣成了空相思。《虞姬》或者《蝶衣》更加合适。陈凯歌明显借了梅兰芳的光,自然使得观众张冠李戴了。

    不过,陈凯歌牛的地方在于运用自己学识与功力完成了一次对时代、戏子空前成功的“演义”。对比原著,少了寂廖,却更加的精致绚烂,充满史诗感。

   《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只是程蝶衣,与黎明版梅兰芳比较的话,那只能比那个演的虞姬更加俊美有神。张国荣版虞姬风光绝代,美不胜收,黎明只有一张剧照,自然给比下去了。若说张国荣版的梅兰芳比黎明版梅兰芳要强的话,那就娱乐错位了。黎明饰演“梅兰芳”有最权威资格认证的,梅兰芳不同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谁也没有见过,只凭曹雪芹的文字进行臆想,但梅兰芳的后人尚在,黎明是得到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认证。梅葆玖称赞黎明适宜演梅兰芳,有着梅兰芳的精致、儒雅的影子。

   我认为,《梅兰芳》成败决定因素不在于黎明,在于陈凯歌。陈凯歌可以说是最适宜拍摄《梅兰芳》的导演,华语电影圈没有导演能比他更熟稔京剧艺术了,而且他又是最擅长刻画天才式人物的华语导演。他的精英主义情怀,他的才识都可让他对这类题材游刃有余。不过,以往他的作品天才式人物都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典型。如《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和你在一起》的江老师,《无极》中的昆仑奴、无欢。这种对人物一根弦的刻画,自然能引起强烈的戏剧效果与观众的共鸣感,但却是《梅兰芳》的大忌,真人真事岂可戏剧?如何展现梅兰芳台上“仙”的一面与台下“人”的一面,将考验陈凯歌的导演功力。但愿他不要像他的老朋友田壮壮在《吴清源》中那样左右失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