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逐》:杜琪峰的喜与香港电影的悲

(2006-11-23 15:58:04)

《放逐》:杜琪峰的喜与香港电影的悲

 

对个人而言,杜琪峰“放逐”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大师;对香港电影而言,几年的自我 “放逐”之路却使它离复兴越来越远。这是杜琪峰的喜,恰恰又是香港电影的悲。

 

一万吨黄金,重不过血脉贲张的情义。

一万吨黄金,买不到情如手足的情义。

杜琪峰让“情义”重新回流到香港电影的血液当中,“情义”曾是香港电影安身立本的“法宝”。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张彻兄弟情义电影,使香港电影在亚洲范围引起轰动,香港电影第一次突破瓶颈;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宇森继承张彻衣钵,再度将兄弟情义电影发扬光大,《英雄本色》蜚声国际;事隔二十多年后,杜琪峰第三次将兄弟情义渲染得让人热血沸腾。

《放逐》中的杜琪峰俨然已是一个武林绝顶高手,信手拈叶,都是致命武器;淡然说情,却情溢银幕。杜琪峰一改前几部构造精巧的作品,在一部看似简单、实则寓意丰富的作品当中,恣意妄为,一切都随心而动。

随心是一种境界。

大开大合,纵情纵意,百无顾忌,就是随心。

尤为令人感动的是,杜琪峰还在坚守。一万吨黄金很重,但重不过血脉贲张的情义。一万吨黄金值很多钱,但买不到情如手足的情义。四位杀手面对兄弟的妻儿有难,明知是死,却选择放弃黄金。救人。最后,从容“就义”。杜琪峰借《放逐》的中电影情节隐喻,情义,是多少黄金也买不到。同时,也隐喻他坚守着情义的情怀,坚守个人电影的阵地。

随心,是对大师的技术要求;关怀,则是对大师的道德要求。

杜琪峰用“放逐”的形式越来越接近大师的位置。

很多人都说,《放逐》里面没有像杜琪峰其它电影那样强烈的隐喻社会现实的功能。愚却不这么认为,愚认为它隐喻当下的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上世纪的300部,锐减到现在的50部,市场份额痿缩,年年说复兴,可年年倒像一江春水向东去,繁华不再。有人说,现正是香港黄金时代,留下来都是精英,都是电影界的中坚力量,可依然陷入死局,创意匮乏,跟风如昔,以往长胜的类型片弃之不用,改之小制作的电影攻市。这几年的香港电影之路与《放逐》的主题不吻而合,“我不会对那些我再不相信的东西效忠……我将尽可能自由地全面地以某种生活模式表现自己,以自己唯一容许的武器自卫:沉默、放逐、狡黠 《放·逐》引乔哀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当你不再相信,就是你离开的时候”。杜琪峰一个人跑到澳门拍摄了《放逐》,兄弟情义的热血冲天,也预示这个新世界已不再有适宜兄弟的生存空间。更预示着香港电影的现况与他将来的坚守之道。

杜琪峰“自我放逐”换来的是离大师越来越近,对香港电影而言,几年的自我 “放逐”之路却使它离复兴越来越远。这是杜琪峰的喜,恰恰也是香港电影的悲。一个大师拯救不了香港电影。

杜琪峰很有可能是香港电影史最后的一位大师,也可能是唯一的一位大师。

若干年之后,当香港电影垂垂老死之时,杜琪峰还用其影像讲述他的故事,他渐渐成为香港电影的“活化石”,成为香港电影一个的符号。

在此,向香港电影默哀,同时,感谢杜琪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