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另一双眼"去旅游(解放日报)

标签:
导盲犬公益宠物杂谈 |
http://image.xinmin.cn/2009/04/06/20090406083105084064.jpg
训练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颇费功夫。图为2007年3月,3个月大的纯种拉布拉多犬被正式交给上海的志愿寄养家庭,进入为期6-8个月的基本生活适应阶段,以熟悉上海家庭和城市环境。其后,这些导盲犬还将被送回南京进行系统训导,之后再与上海的盲人进行结对的磨合训练。最终通过考核后,方能上岗。在中国,训练一只导盲犬的费用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
http://image.xinmin.cn/2009/04/06/20090406083106264443.jpg
球是导盲犬最喜欢的,但训练时,它只能眼睁睁看着,丝毫不能动,分心便是犯规。这条导盲犬没有能控制住自己的兴奋,是犯规行为。
http://image.xinmin.cn/2009/04/06/20090406083106920395.jpg
在南京导盲犬训练基地,驯导员每天带着导盲犬演练。导盲犬学会带路很容易,但要达到熟练、稳定的水平还要相当长的时间。导盲犬的驯导员多为女性。专家认为,女性的细心和体贴有利于训练导盲犬的服从能力。
3月底,导盲犬“纺芸”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它的主人倪春说,清明,要和“纺芸”一起,去南京旅游。
“纺芸”和“纺茹”是一对双胞胎导盲犬,认识它们是在2008年年底。当时,在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举行的导盲犬交付使用仪式上,“纺茹”和另一条叫“卡杰”的导盲犬成为首批经过幼犬培训、专业培训及适应培训的导盲犬正式上岗。而“纺芸”则作为第二批配对培训的导盲犬被盲人倪春领养,进入磨合训练的最后阶段。3月底,“纺芸”通过了有关部门的最后考核,拿到上岗证。这是倪春急切渴望的。倪春说:“我要带着它出去旅游,到任何一个我想去的地方。”
“到任何一个我想去的地方。”对盲人而言,也许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具像概念,但他们仍然想出去“看看”,导盲犬将成为他们的另一双眼睛。
目前,本市约有94.2万名残疾人,其中视力残疾人占16.7%。两年前,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等部门共同启动了上海导盲犬训练培育项目。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有关部门先后对20多只导盲犬训练筛选,除了首批交付盲人使用的两只导盲犬外,第二批的三只也正在进行最后的磨合训练,有望在今年相继拿到上岗证。而在南京警犬研究所,另外五六只导盲犬正在严格训练中。
训练导盲犬的过程非常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教会导盲犬熟悉各种社会环境、交通环境、信号系统的同时,控制它们的好奇心,学会抵抗各种干扰。这些导盲犬在6~8个月的时候就要做绝育手术,杜绝发情。从小不能玩球,不能追跑打闹,不能吃狗粮以外的食物,这些都是为了让它们在工作的时候,能不受路人的干扰和诱惑。据南京警犬研究所的赖主任介绍说:“经过训练的导盲犬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应精力集中于听从主人的命令,不再被周围的事情所分心,所以当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正在工作的导盲犬时,千万不要去打扰它,不要和它说话以吸引它的注意力,更不要用食物逗引,否则导盲犬会分散精力,影响工作效果。”
导盲犬事业在中国还只是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已经有城市将导盲犬定性为工作犬,这意味着允许导盲犬有工作范围。但本市目前还没有有关导盲犬使用的配套政策、法规,这使得对导盲犬的使用受到了许多限制,如导盲犬在搭乘地铁与公交车、或者进入超市和医院等公共场所时都会受到阻拦。据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仍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