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机器
标签:
导盲犬公益宠物杂谈 |
这一期的训练将届尾声,因此每周都有动员整个训练部门一起出动的眼罩测试;训练师戴上眼罩,和自己过去半年到八个月里训练的狗学生搭配工作,测验的场合就是我们生活的大街小巷、商店、捷运站,负责的训练师带着狗在走在前面,旁边跟着指导员维护安全,避免突发的意外,后面跟着另外三个训练部门其它的训练师,观察狗狗的反应和工作能力。
这么浩浩荡荡、有狗又有人的一大群,走到哪里都会吸引民众注意,走在前头的训练师带着眼罩,经过的人们多数对于这样的情况了然于心,有的驻足观赏,有的和身边友人交头接耳的讨论。
我偶尔会是是带着眼罩走在前面的人,有时候是走在队伍后面,张大眼睛评估狗狗的人,但不管在哪个位置、担任哪个角色,观察经过的人们讨论的内容和反应,是训练之外的另外一段插曲。
而且,围观的人常常超过五个以上,从某个距离看起来,我们还真像某个倡导还是拍摄团队之类的。
路人甲乙丙丁戊的对话内容可能包括…
「他们在训练啦!你看那个训练师带着眼罩…」
「这狗狗好厉害啊!在骑楼前面会停耶!」
「他们都很乖唷,不要去干扰工作的导盲犬。」
「这狗没训练好吧!我看他一副不知道要往哪里走的样子。」
「这狗一定不能去工作啦!刚刚那个跟着牠的人撞到摩扥车后面的扶手…」
不管我戴着眼罩或是跟在后面,这些细微的声音都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进我的耳朵里,特别是戴着眼罩的时候,听觉更是被放大了。
这些声音里面有带着鼓励赞美的,当然也有充满怀疑的。
身边跟着的训练师换了、后面跟着一大群人、走在没有练习过的路线上、加上可能随时会有好奇的路人驱上前来摸一把,好巧不巧,路线上刚好有叮叮咚咚的道路工程挡住了整条人行道,路边的商家刚好在放鞭炮庆祝开幕,这些变化的因素和不能掌握的突发,都可能会影响到导盲犬的工作情形。
寄养家庭阶段社会化训练之所以如此重要关键,就是为了让幼犬在幼年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各式各样的环境和变化,某一天当牠们必须独当一面、带着身边的主人走出一条安全的路时,可以不致于惊慌、有勇气冷静应变。
导盲犬不是完美设定的机器,人们也不是;牠们是会变化的,随着年龄、环境,以及很基本的生理健康状况。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导盲犬,就如同没有一百分的人一样。
了解并且接受,同理但不是同情,就可以让每个工作中、训练中的导盲犬把路走的更宽广顺畅;牠们也需要时间和空间,就和每个做为「人」,很基本的期待一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