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导盲犬公益宠物杂谈 |
分类: 导盲犬课堂 |

谈起导盲犬,就要先说说王靖宇这个人。王靖宇今年44岁,从小喜欢动物,从延边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1992年赴日留学,用9年时间研究动物行为学,至今他和动物打交道已经26年。 2001年,王靖宇作为引进人才被招聘到大连医科大学,担任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王靖宇说,自己接触到一些盲人朋友,感觉他们太需要导盲犬了。2004年10月,在辽宁省科技厅10万元的经费支持下,王靖宇在国内买了一批幼犬,按国际导盲犬联合会的标准尝试训练。王靖宇又请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2006年5月,全国首个导盲犬培训基地在王靖宇的努力下落成,6个月后,3条导盲犬培训成功,并为3名盲人提供导盲服务。现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已经在王靖宇的导盲犬基地设立了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
盲人张德宏的体验
家住大连市金州区的64岁的盲人张德宏是王靖宇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今年9月3日,张德宏在导盲犬“奔奔”的帮助下,传递残奥会圣火,成为国内第一名由导盲犬协助完成火炬传递任务的火炬手。白色的导盲犬穿着一件漂亮的小马甲,上面写着:爱心、责任、光明。有导盲犬带路,张德宏的步伐显得很从容,只是导盲犬一直不肯抬头。临近终点时,导盲犬才高高昂起了头。
“现在,吃饭时,我老伴不招呼儿子,先喊‘奔奔’。 ”张德宏笑着说。从2006年导盲犬“奔奔”被认养起,它已经成为这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
记者走进张德宏的办公室时,“奔奔”正安静地趴在他的脚下。看见主人起身迎接记者,“奔奔”也马上起身。张德宏告诉记者,有一回他和朋友去游泳,到了海边“奔奔”怎么也不敢下水。“听训导员说,‘奔奔’从没下过水。我在海面上漂着,‘奔奔’以为我出事了,拼命冲到海里,用爪子往外拖我,我和朋友们都被感动了。 ”“奔奔”的训导员高丽波告诉记者,“奔奔”责任心很强,只要一戴上鞍子,马上就进入工作状态。记者看到,训练中的张德宏边下指令,边晃动鞍子,“奔奔”开始领着张德宏小步奔跑起来。 “‘奔奔’见过大场面,不怕人多,不怕音乐。 ”
挑选导盲犬的标准
与“奔奔”同时上岗的还有“毛毛”,主人是家住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女盲人张肃俊。比它们都更早上岗的“石头”则是中国第一只投入使用的导盲犬。去年6月,训练人员回访时突然发现“石头”容易因为紧张而出现一些攻击性,这是导盲犬绝对不能允许的。于是“石头”不得不离开它服务了不到3个月的主人,被送给一户寄养家庭做宠物犬。
挑选导盲犬的标准主要是性格,其次是健康,漂亮并不重要。“一点攻击性都不能有,特别好动,特别静的都不行。最适合做导盲犬的拉布拉多和金毛猎犬两个品种本身都是运动型的,但一进入工作状态,亲近其他人、嗅东西、追小动物和同类的习惯都不能有,害怕汽车,甚至不喜欢电视,都不行。 ”王靖宇说。
“不乱叫”更是导盲犬最直观也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在训练基地的狗舍里,这一点是区别受训程度的明显标志。一只刚从寄养家庭接回来的犬独自狂吠不止,资深“学员”大多不为所动。当然也有例外,训练员孙显龙解释说:“关键是它叫的时候你要及时制止。 ”
导盲犬能辨别10个左右英语指令,“实际上并不是它听懂了英语还是汉语,你的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当时的意图和情绪,哪个动作会让主人满意,它已经形成了模式。”训练员刘爱坤说。导盲犬的训练没有强制和惩罚,训练员都用“No”表达责备,最大的动作就是一抖脖套,都是为了把主人的不满意传导到犬的心理上。“导盲犬的合格标准一共有70条,难度最大的还是分析判断能力。犬是天生的红绿色盲,需要靠车流判断过街时机,当然盲人也要听。对障碍物一般我们要求在距离6米左右避开,斜线绕行,没有井盖的下水道它也应该知道。虽然要求导盲犬能记忆最常走的7条路线,但盲人脑子里要有个大概的地图,或者说有定向行走能力,具体走的时候才由犬判断。时间长了,生活特别有规律的盲人一出门要穿什么鞋,犬都能找出来。它是通过一套行为综合判断你要去哪里。 "王靖宇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