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宠物阵营 | 
 
 于是我们常可看到企业乐于扮演“圣诞老公公”、四处捐钱,却很少有企业会长期关怀某个特定的议题。“圣诞老公公”对企业的长期形象塑造和产品销售能有多大的帮助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但对公益活动长期一致性的关怀,却能缓慢稳定地提升企业形象。宝路赞助台湾导盲犬计划就是一个罕见,但极为成功的案例。
台湾艾汾公司“宝路”产品营销人员每年都会收集整理世界各地分公司举办的各项活动。1993年至国外参加年度会议时,带回来了澳洲宝路赞助澳洲导盲犬协会培育导盲犬的消息。当时台湾有数万名盲人,却连一只导盲犬也没有,台湾宝路于是有意引进导盲犬,赞助这项公益活动。
于是我又受命前往澳洲取经,展开一场长达五年的“马拉松式”的公益活动。
由于培育导盲犬相当不易,无法在短期内速成,势必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事前完善的规划并按部就班地执行,是时间管理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因此自澳返台后,我马上将手边的资料翻译成一本《台湾导盲犬项目手册》,手册详细地介绍了如何
接下来就是选择合作单位,我们接触了台湾盲人重建院的院长曾文雄先生,很快的,双方便达成共识,并签订合约。
艰苦的工作才刚开始。
招募愿意到国外接受导盲训练的人员颇不容易,因为所需要的人才最好是兽医,又具备外语
很快地,我们联络了澳洲导盲犬协会,希望能够向他们借几只导盲幼犬作为训练与借种。但是,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大多数国家培育导盲犬的经费都是由政府补助,因此每一国的导盲犬协会每一年在狗儿的生产值上都要交出成绩来,而且已培育成的导盲成犬为了盲人的安全考虑都已全数结扎,但是经宝路大力的游说与宣传,澳洲导盲犬协会愿意提供相当的协助。这样,一只导盲成犬与四只幼犬就经由宝路的安排,浩浩荡荡地来到台湾,与大众欢喜相见。
这个公关案子,足可与八年长期抗战相媲美。因为导盲犬的养成不易,母犬生下七八只幼犬后,长大成为导盲犬的狗儿的几率可能只有10%—20%,因为导盲犬的功能特殊,它需要有相当好的方向感、强烈的责任心、绝佳的耐性、个性沉稳、不易受外界诱惑,在幼犬阶段还得与寄养家庭生活一年,以适应人类的作息起居。在筛选适合的狗儿接受训练后,最重要的还得经过八十几项的考试,考核通过,才能正式为盲人服务。从澳洲引进导盲犬只是台湾导盲犬培育项目的一个开端,在这个阶段,宝路陆续地聘请国外
在这个长达五年的抗战中,如何让社会时时关心这个活动,则是公关人员的另一项挑战。台湾导盲犬培育项目的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我们发现,许多民众依然对导盲犬的认识不够,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着重开展持续性的宣传与
这项活动获得了民众热烈的响应,当枪声响起,许许多多的民众带着家中爱犬共襄盛举,场面令人动容!尤其是一些爱狗的艺人如庾澄庆、篮球运动员郑志龙、
1995年,也就是台湾导盲犬培育项目的第三年,第一代台湾导盲犬终于诞生了。这就像是自己怀胎十月阵痛后生下的BABY一样令人兴奋。这10只导盲幼犬陆续来到义工寄养家庭,展开学习人类生活的第一阶段。此时我们决定将这批导盲幼犬正式介绍给国人,一方面将台湾导盲犬培育项目持续加温,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展现宝路对此活动长期投注的心力,提升宝路的企业形象。
这场记者会气氛相当的温馨,义工寄养家庭纷纷带着他们的“养子女”与大家见面。旋即在1996年,经过四年的努力,台湾的第一只导盲犬“雅琪”终于上路,自然也再次造成一阵话题。
对公关从业人员而言,这个长期抗战的案子,最大的挑战是要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话题,进行每一阶段的公关活动,让此话题和社会的关注不致因时间而降温。而对企业界来说,一个好的公关活动对于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