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驯导员教练、犬业专家赖杰向本报披露了导盲犬训练的进展,他透露,今年11月4日在安德门举行的全犬种展评暨训练比赛中,导盲犬学员将首次公开亮相。
幼犬学习英文口令
它们出生在南京警犬研究所,却在今年3月被志愿者收养,熟悉家庭生活。“在警犬研究所的犬舍中过集体生活显然无法适应将来复杂的社会环境,寄养在市民家中是要让它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赖杰说。
要想收养它们可不容易:家中不能再有第二个宠物;家中无人不能超过4小时;有一定的住宅面积,方便遛狗;家中配备专门的犬笼;有能承担“小Q”医疗费等的经济能力;最好有孩子。
“我们反复强调寄养的幼犬不是宠物,只能喂我们配制的狗粮,而且要定点在专门的食盆中喂食,不能随便撒食儿。”赖杰说着拿出一份千字左右的《幼犬饲养管理须知》,16项规定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洗发液要用弱碱性的,笼舍每周必须消毒等等。
志愿者更多的是要培养它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乱跑、乱叫,不能吃地上的食物,不能追赶其它动物……
而鼓励或调教都必须用英文口令,专家们制订了20条,都是国际通用的,比如衔是fetch、站是stand等,为的是与国际接轨便于日后的交流。
此外,赖杰还定期逐户上门“家访”,教志愿者各种技能,甚至如何让幼犬不随地大小便。
驯导员招聘倾向女性
今年9月,6只拉布拉多幼犬将回到警犬研究所,开始系统训练。由于是第一次系统驯养导盲犬,专家们已经开始拿成年拉布拉多犬当替身,摸索驯养经验。
有意思的是,警犬研究所的专业驯导员与此项目无缘,根据日本导盲犬专家的建议,从社会招聘,而且还倾向于女性。
“我们专业的驯导员习惯了训练警犬,这要求绝对的服从,管理时比较生硬,但导盲犬不同,它要与盲人生活在一起,不仅要有服从性,还得心理健康。女性相对更体贴、细心一点,所以我们倾向于招聘女性。”赖杰说。
说话间,一男一女两位驯导员在拉布拉多犬的带领下来到记者面前,尽管他们都戴着眼罩,但行走基本没有障碍。
从犬舍到训练地我设计了两条线路,一条要穿过树林,一条要爬很高的台阶,这是考虑到盲人总有相对固定的去处,这就要求导盲犬能熟练地把主人带到,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过在赖杰看来,目前当替身的导盲犬“学员”只是学会了带路,但要达到熟练、稳定的水平还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戴眼罩学盲人走路
拉布拉多犬好奇心很强,但盲人需要它安安稳稳地带路。驯导员们在“纺芸”面前玩皮球,起初它很想参与,“Stop!”它被驯导员及时制止,如此反复多次,皮球在它面前滚来滚去就是不动心。
几位驯导员还专门到上海学习“盲人定向行走”,就是要戴着眼罩用盲杖前行,“刚开始我觉得很无助,什么都看不到,碰到异物,哪怕是一片树叶都觉得恐惧,这让我能站在盲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工作真的太有成就感了。”曾任文秘的驯导员朱习梅告诉记者,由于习惯了紧张的工作,自家的爱犬犯了纪律,她也会习惯性地喊声“Stop”,把狗搞得一头雾水。
导盲演练将进餐馆
最近高温,导盲犬的训练科目都户外安排在了早5点和晚5点后,赖杰和他带领的驯导员不得不起早贪黑,在训练场能模拟的场景有限,他们现在把训练地选在行人较少的河西的盲道和地铁站内。
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协会专门为它们制作了印有“导盲犬”字样的外衣,如果你看到了,远观即可,不要上前干扰。
赖杰告诉记者,河西的盲障设施很完善,导盲犬学员能带着驯导员在盲道上走三四公里,转弯时还能把他们带上新的盲道,但这还远远不够,毕竟盲人的生活环境相对复杂得多。“我们还要尝试把它们带到更多的场所尝试。”赖杰告诉记者,今后还要把它们带到餐馆,做到不吃地面上的食物,不乱嗅,还要带到市民活动集中的区域,学会抵抗各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