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以前,在导盲犬指导员陈长青的帮助下,淑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导盲犬Dian。从2002年创建台湾导盲犬协会至今,陈长青已经帮助14位盲胞找到了合适的犬只,但他显然并不满意:“据估算,导盲犬与视障者的比例在1比100时,才能够基本满足视障者的需求。全台湾有5万盲胞,却只有18只导盲犬,远远不够。”
1998年,刚退伍的陈长青在报上看到国际上导盲犬的发展状况,其中提到台湾完全没有发展导盲犬制度。这激起了陈长青的兴趣,经过四轮面试,原本立志从事法律工作的他成为新西兰皇家导盲犬训练中心的学员。4年后,陈长青回到台湾,成为台湾第一位导盲犬指导员。
台湾导盲犬基金会位于台北市北投区一个并不起眼的巷口。记者还没进门,几只漂亮的拉布拉多犬就隔着透明的玻璃门友善地摇起了尾巴。据介绍,协会目前的工作分两部分,一是帮助台湾盲胞联系海外导盲犬机构进行配组,二是自行训练导盲犬并在本地完成配组。
陈长青说,人和犬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配组并不简单。盲胞必须在18岁以上、无重大疾病且有定向和行动能力,再根据其具体情况挑选合适的犬。导盲犬配组是非营利事业,所有的犬只都是免费提供给盲胞,所以在导盲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申请人往往要等待数年。一只合格导盲犬的成长和训练过程平均为两年,而协会由于资金缺乏,尚无足够的空间,在训练阶段还得让犬继续住在寄养家庭里,更无法自行繁殖犬只。陈长青显得有些无奈。
为募集资金和提高社会对导盲犬的接纳度,协会常举行各种宣导活动,淑君也在这一行列中。她说,尽管一些地方拒绝导盲犬进入,但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人已越来越多。
由于繁重的工作,陈长青的健康状况不太理想。可他说,回头看这几年的成长和得到的帮助,他觉得很幸运。他希望通过导盲犬,让更多的民众重视和关怀弱势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