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内容摘自日本作家石黑谦吾的新作《导盲犬娇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钱海澎译),这也是作家前本超级畅销书《再见了,可鲁》的姊妹篇。主要讲述了导盲犬娇娜与中年失明的宫本武挑战奇迹,完成了常人也很难完成的富士山登顶和百座观音寺巡游。导盲犬娇娜帮宫本实现了梦想,让他觉得“失明也是幸福的”。“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书中再一次得到了生动、感人的体现。
   
35岁面对即将失明
   
在不得不相信即将失明的时候,医生对他说:“你还是考虑一下自己的将来吧。”
   
结婚后,宫本便在京都做出租车司机。一次送客人去大阪回来的途中,他忽然发现:“咦?怎么看不清道路标识的文字了?”本来对路况就不熟,这让宫本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生疏。
   
“真是怪事!”宫本第一次留心起来:莫非是自己的视力开始衰退了?当时他35岁左右,已经做了四五年的出租车司机。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担心的事。一天,宫本在十字路口等信号灯准备右转弯,停车的时候车子碰到了一名过人行横道的老爷爷。可是他当时根本没看见老人经过。幸好只是轻轻的一碰,老人和宫本都没有受伤。但过了几天,宫本竟然把车开上了马路中央的隔离带!“怪事”不再是偶然。
   
宫本立即到几家医院接受了检查,结果是“眼底出血”。看病的医生一致表示“你以后不能继续开车了”。
   
刚强的妻子担心他的身体,只说了句“这可够受的,不过也没办法啊”,便决定把刚生下来的长子送到托儿所,自己出去工作。
   
总之,以前能看到的东西现在看不到了,这本身就很可怕。
   
于是在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周,宫本果断地辞去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
   
眼底出血按照字面理解就是一种从眼睛里渗血的病。“好像在水杯里‘啪’地滴上墨水一样,血就这样流出来了。”
   
宫本说从自己的眼睛里就能看到这种情况。通常治疗眼底出血是用激光反复照射渗血的小孔,炙烤患处。宫本每次出血的时候,也用这种方法治疗。
   
可是接受了各种检查之后还是不知道病因。最后,从双眼中靠近视神经的地方都开始出血了。这样一来就不能再用激光炙烤了,因为一旦失败会有失明的危险。此后,只能任凭血渗出来。
   
在辞去司机工作一年之后,由于血管坏死,宫本的眼睛渐渐不再流血。可是这也说明血液无法再向视网膜输送营养了。
   
电线杆在他看来软软地扭曲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根变成了两根,电车轨道也从两根变成了四根。
   
“看月历就和看地球仪一样,两边看不全。”
   
随着时间的流逝,宫本能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从1974年申请残疾人手册时起,他的视野正式一天天变窄,病情恶化得很快。
   
在不得不相信即将失明的时候,医生对他说:“你还是考虑一下自己的将来吧。”
   
于是宫本加入了京都府后天失明福利中心,决定开始学习按摩。
   
寄希望于导盲犬
   
病情恶化得这么快,宫本想趁着还能朦朦胧胧看得到的时候,拥有一只导盲犬。
   
失明的征兆一天天明显,这样过了几年,妻子的哮喘老病也开始严重起来,很难继续留在京都工作。于是妻子投靠自己的姐姐搬到了空气清新的富山县,在陌生的地方做缝纫临时工养育两个孩子。宫本则与母亲留在京都,一家人开始了分居生活。有母亲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宫本白天在医院为卧床不起的老人按摩,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晚上在自家开的诊所里坐诊。
   
祸不单行,一直照顾宫本生活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已经不能购物和做饭了。虽然宫本几次试着把母亲托给姐姐照顾,可母亲担心儿子一个人,过了几天就搬回来住。
   
“以后怎样来照顾母亲呢?”
   
“如果自己不能走了怎么办?”
   
“如果不能在医院工作了,家里的贷款……”
   
各种不安包围着宫本。他不停地想着,空袭中母亲曾拼命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母亲经常去神社,为即将失明的自己做“百次参拜”,祈祷眼睛好起来。患了痴呆症后,母亲依旧总是比任何人都关心自己。
   
在眼睛失明后因不安而恐惧的每一天里,宫本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母亲的脸。日后自己将一个人生活,这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可是,自己已经连正常走路都难以做到了。而且就算去富山县妻子和孩子那里,也没有眼病患者可以做的工作。
   
终于,宫本想到了死。
   
然而,宫本没有死。或许应该说是母亲牵挂儿子那种强烈深厚的感情不允许他死。
   
1985年,眼睛一天天失去光明的宫本,听到了改变他人生的一句话。那是在后天失明福利中心为退休老师开送别会的时候,围坐在桌前的人们无意中提到了“导盲犬”这个词。
   
“这回京都成立了训练所。”
   
“详细情况还不知道,不过据说可以租借导盲犬了。”
   
“训练所在哪里啊?”一问才知道,训练中心在常盘(京都市右京区)。宫本从家里走到训练中心只需要五分钟。虽然原来也养过狗,喜欢动物,但他还是对于可以借用导盲犬一事感到很吃惊。
   
导盲犬不是可以随便买到或拥有的,必须要向各个导盲犬协会借用。现在,已经有了完善的认定制度,其存在也渐渐被人们所知。但是当时,在日本工作的导盲犬还很少,而且非常不知名。
   
宫本想尽快了解导盲犬的事,于是第二天马上给协会打了电话。
   
“是宫本先生吗?我认识你啊。”
   
会长桑原秀雄曾经看到过在训练所附近开诊所,每天拄着安全杖走路的宫本。
   
“以前,宫本先生到区政府撞在门上的时候,是我给您引路的。请您尽快来协会吧。”
   
说是关西导盲犬协会,当时只不过是在城市动物医院里设了一个事务所。出来迎接宫本的是当时的会长桑原,秘书下重,还有训练部长多和田悟。
   
三个人认真而又热情地接待了宫本。宫本平时不善言辞,很怕生,但在这种平和的气氛中,他开始一点点说起自己渐渐失明,使用不习惯的安全杖走路,以及和患痴呆症的母亲一起生活的事。这些谈话让他的不安减轻了。
   
宫本给多和田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感到宫本应该尽快拥有一只导盲犬,于是劝他去医院检查。
   
“宫本仍然做着视力正常的人所做的一切。所以我很担心他这样下去一定会受伤的。”
   
后来,宫本带着收到的诊断书来到协会附近的训练中心。
   
“病情恶化得这么快,视野范围也已经相当狭窄,最好趁着还能朦朦胧胧看得到的时候,拥有一只导盲犬。”
   
如多和田所说,宫本也觉得不要在完全失明之后,而是在多少有点“光”的时候接受训练比较好。
   
“这样我就可以一个人走着去工作,也能照顾母亲了。”
   
几天前还想都没想过的导盲犬,竟有可能顺利地借到了。虽然宫本对这一事实很意外,但还是兴奋得不得了,满是惊喜。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说:“无意中命运给了我机会,让我与导盲犬相识,这意味着我必须还要活下去。”
在拜访训练所的两个月后,宫本接到了一个宣告他开始新人生的电话。
 
和导盲犬丘特共同训练
   
宫本和第一只导盲犬丘特成为了正式的同伴,到任何地方都是和丘特同行。
   
1985年8,宫本接到了从导盲犬协会打来的电话,称“可以和结束基础训练的导盲犬丘特一起进入共同训练了”。
   
“那么可以到富山和孩子们相会了。”宫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孩子们了,所以他想无论如何要通过训练。
   
夏天的炎热还没有散去。1985年9月17日,共同训练开始了。对宫本来说,这是和第一只导盲犬丘特相识的日子。这之后的4到6个星期,他要学习导盲犬的使用、行走、照看等。这也是导盲犬和使用者相互了解,培养感情的过程。
   
第一次给丘特拴上导盲鞍的时候,宫本说:“真的这样就可以外出了吗?”
   
多和田笑着回答:“没问题,毕业了就可以自由地去任何地方了。”
   
宫本的家曾在训练所的旁边,所以训练有时候在午休、下班后,有时候是周日等,安排在他不工作时进行。
   
训练慢慢展开,先在京都市内行走,乘坐电车和公共车……渐渐地行动范围扩大了,能做的事也越来越多。这之前让宫本心有余悸的人行横道,也能顺利地通过了。一个又一个变化让宫本欣喜不已。回到家,还是和患痴呆症的母亲两个人的生活。对于原本喜爱动物的宫本来说,向丘特发出指示,边说话边走路本身就充满了乐趣。
   
“和安全杖不同,有一个温暖的东西在你身边。”
   
如果用安全杖可以顺利行走的话,宫本或许不会这样想,甚至根本就不会想到要使用导盲犬。
   
“宫本是一个做事认真,干什么都要拼命的人。对于还很不成熟、矛盾重重的我的指导,他总是忍耐着,顺从我。”
   
说这话的多和田对于宫本来说,也是一个坚强的后盾。宫本至今还记得,有一天,一位游客要为训练中的宫本和丘特拍照。多和田制止说:“这个人也有自己的隐私,虽然看不见了,也不该随便拍照吧?”
   
在地铁里,当女高中生执意要摸丘特的时候他也是这样。“请您不要分散导盲犬的注意力。”
   
一贯温和的多和田此时少有地大声吼着。宫本能够安心地投入训练,也正是多亏了这样的关照。
   
共同训练结束了,考试也合格了。这样在1985年10月19日,宫本和丘特成为了正式的同伴。此后,无论去银行还是购物,宫本到任何地方都是和丘特同行。晚上也可以一个人外出行医了。
   
丘特是一只聪明的小狗。每次走到给富山的孩子们寄送包裹的邮筒前时,它都会放慢脚步,抬起头来望着宫本,似乎在说:“今天不寄东西吗?”
   
并且,和导盲犬一起走路后,宫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安心,首要的变化就是行走速度加快了。这之前,宫本觉得拄安全杖走路很不习惯,也不安全,所以去医院上班时都是以车代步,每天要等车,还要来回上下车。有了丘特之后,他可以毫不费事地走着去了,午休的时候还能回趟家,陪母亲吃饭,下午再返回单位。
   
母亲胜子说:“丘特帮我保护了阿武啊。”母亲原本就喜欢动物,此后打扫狗窝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
   
丘特带来的变化
   
和丘特相识之后,宫本渐渐变得开朗了,积极了,“简直是变了一个人”。
   
和丘特一起生活了一个月后,宫本去了日思夜想的富山。这是他和孩子们久别之后的重逢。旅途中,无论是在大街上行走,还是在火车站等车,或者乘坐电车,都不断有对丘特感兴趣的人向他们打招呼。丘特是关西导盲犬协会的第14只导盲犬,在那个导盲犬还很稀有的年代,它们无论水平好坏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是导盲犬吗?真有礼貌。”“好乖啊。”
   
丘特面对表扬很坦然。宫本感到好像自己也受到了表扬一样,心里禁不住欣喜。
   
暑假里,宫本和家人一起完成了一次远行。在去富山县冰见市海水浴的时候,他和丘特第一次在外住宿。宫本事先给观光协会打了电话,请他们帮助寻找能够让导盲犬居住的地方。虽然找到了一家民宅,可去了一看,等待宫本的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没听说导盲犬要住宿啊,你真是那么说的吗?”
   
或许是对方没领会宫本的意思,谈了几次也没有进展。这时一位女士过来搭话说:“如果可以的话,到我家来住吧!”
   
她是一位老字号旅店的老板娘,宫本立刻同意了。
   
“这狗怎么也不在房间里来回跑?”
   
看着过于规规矩矩在屋中等候的丘特,女主人很是吃惊。于是尽管开始的时候说“请把导盲犬放到阳台上”,后来却允许它呆在屋子里了。
   
事后宫本收到了女主人发来的明信片,上边写着“欢迎您有时间再和丘特来玩”,正如这句话所表达的,和丘特的初次外出住宿,是一次温暖人心的旅程。
   
和丘特相识之后,宫本渐渐变得开朗了,积极了。宫本原来从小就很老实。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他不太爱说话,是属于倾听型的人。
   
现在说起那时的自己,宫本笑了。但是当被问到视力开始下降后他的生活时,宫本:“真是走投无路啊。”因为一个人走路不安全,不是必要的时候宫本很少外出。就算出门,也是拄着不太顺手的安全杖,战战兢兢,慢慢腾腾。只是自己一个人的话还好歹能对付。可是,妻子身体不好,母亲又患了痴呆症……这些把宫本逼上了绝境,自然觉得“走投无路”。
   
“我看到这个人眉头紧锁,就想他到底在想什么呢?在此之前的人生从未有过快乐的事吗?”
   
这是宫本第一次到协会,两个人见面时多和田的感想。
   
可是现在的宫本,如同事们说的那样“简直是变了一个人”,完全和从前不同了。带给宫本希望的无疑就是丘特。
   
一切进展得很顺利。然而没有想到,分别的日子那么快就来了。
   
和丘特一起生活了两年多后,在和平时一样刷衣服的时候,宫本注意到衣服上沾的狗毛是湿的。仔细观察发现,丘特好像是在舔身体。舔的范围一天比一天大。这是在导盲犬身上经常能看到的自残行为。诊断结果说好像是因为精神紧张。终于,从丘特的爪子中间开始渗血,这样下去将影响它做导盲犬的工作。出门在外等候宫本的时候,丘特也会抱住宫本的鞋,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好像在说“回去吧,回去吧”。
   
“导盲犬不能和使用者顺利配合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训练师很难了解到这种情况。当然,有的使用者会告诉我们,但他们总想对我们只说好的方面。所以,自己养了那么久的导盲犬被送回来,只是觉得很不好意思。”多和田回忆当时的情景这样说。
   
然而,当每天看到来协会的宫本和丘特那似乎很痛苦的身影时,多和田原本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多和田建议宫本,丘特的生活不仅仅限于做导盲犬,于是宫本决定让丘特退役。
因为他认为这是对丘特来说最好的选择……
   
这样,丘特会和宫本一起生活到他与下一个同伴结束共同训练。之后,丘特将去协会找到的收养家庭作为家犬继续生活。
   
“丘特改变了我的一生。”
相识仅仅两年零五个月。可是,这对宫本来说非常漫长,是一段无法替代的时光。
 
可爱漂亮的娇娜
   
娇娜即使有什么不会做的事,也很坦然。导盲犬很需要这种沉着。
   
宫本的第二个同伴娇娜,是在1985年8月来到位于京都的养父母仁井勇和仁井三都子夫妇家中的。
   
导盲犬的种犬出生在被称做是繁殖家庭的“生父母”家中,过了45天左右,被寄养到“养父母”所在的驯养家庭中。然后,大约经过一年时间的感情培养,学会信赖人类。
   
刚来的一个月格外艰难。因为娇娜还是一只刚生下来的狗崽,每天要24小时形影不离地照看她上厕所,进行管教等。还要来回遛跑,做游戏,不断地抱她……
   
娇娜的房间,是朝向仁井家院子的日光浴室。屋里铺着小便用的报纸,到处是玩具。因为一直是寄养家庭,仁井家的桌子腿被狗咬得斑斑驳驳,院子里的花也经常遭到践踏。
   
娇娜很快就成了仁井夫妇的骄傲。
   
“娇娜又可爱,又漂亮。好多人都向她打招呼,所以带她出去散步心情格外地好。”
   
他们让娇娜经常和人接触,散步、购物,去任何地方都带着她同行。
   
来到仁井家九个多月后的1986年5月,和娇娜分别的日子来到了。娇娜要到协会接受成为导盲犬的训练。
   
“都说哭着分别,可我却是松了一口气,有一种很强烈的成就感。因为从领养那天起,我就做好心理准备会将她送还……”
   
到了协会的娇娜,开始接受一项项训练。通常,训练的平均时间是一年。可是一年过去了,娇娜还是没有完成作为导盲犬的必要训练。虽然她精神饱满,但性格怯懦,比较胆小,特别是不善于和男士接触。
   
如果判断出经过训练,仍然不具备导盲犬的素质,协会就会让狗离开,由一般家庭领养生活。这是一种被称做是职业转换(当时叫做辞退)的制度。训练师多和田坚决不肯放弃娇娜,而且不容置疑地相信她能够成为导盲犬。因为他在娇娜身上看到了作为导盲犬的非常重要的品质。
   
“还是从表情上来看吧,比如说娇娜即使有什么不会做的事,也很坦然。导盲犬很需要这种沉着。”
   
后来才知道,娇娜的母亲拥有着优秀的血统,在她所生的13个孩子中,诞生了12只导盲犬。
   
“娇娜一定是大器晚成,要表扬才会进步”,于是协会的有关人员继续耐心地对她进行培训。
   
和娇娜相互配合提高
   
1988年2月11日,宫本生日这天,娇娜正式成为了导盲犬。
   
在周围人都认为娇娜很难成为导盲犬的时候,有一天,转机来了。
   
宫本急需一只导盲犬代替一个同伴丘特。并且当时在协会现有的种犬中,结束训练的只有娇娜一个。命运让两个“偶然”赶到了一起,宫本和娇娜开始了共同训练。此时,娇娜进入训练所已经一年半多了。
   
“娇娜和宫本很合得来。”正如仁井夫妇所说的那样,宫本对待娇娜既温和又严厉。
   
因为宫本住在协会的附近,所以从和丘特开始训练时起,就拜托多和田,请求经常参加导盲犬的晨练。当时协会的占地面积很小,不能供导盲犬奔跑。多和田就把16只导盲犬放入笼子中,装在卡车上,到岚山广场进行晨练。通常使用者是不可以到那里的。
   
“一个人带16只狗,太忙了,所以我几乎不和宫本交谈。他看着我训练,可能就这样学会了。”
   
宫本尽可能地跟着多和田,了解娇娜的性格。而且自己也努力想办法和她成为伙伴。比如说,仅接触方式一项就尝试了各种方法。
   
“我观察多和田,发现他是和娇娜边说话边训练的。”
   
通过这样的实践,宫本慢慢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娇娜也逐渐开始深深地信赖宫本,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同伴。
   
1988年2月11日,宫本生日这天,娇娜正式成为了导盲犬。多和田选择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作为娇娜导盲犬生涯的开始,同时也是作为献给和丘特分别后情绪低落的宫本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共同训练一个月之后,娇娜已经完全不再惧怕男士,成为了宫本工作的医院里的偶像。“她好像知道人们都很和蔼。”
   
结束了共同训练,通过了考试,开始共同上路之后,导盲犬有时也会不听从指令。这时,就要请训练师来,再次教它改正(叫做“遵从”)。可是,宫本从平时就为了能够应对所有情况,连细微的小事都和多和田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