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民俗风情集成:58.资源瑶族的传统体育
(2025-09-25 06:31:08)| 分类: 资源县 |
资源县境内瑶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主要有武术、舞狮、舞龙、抛石子、踢毽子、荡秋千、打陀螺、踩高脚、棋类等。
1.武术。历史以来,瑶族群众出入防卫都崇尚武术,一般在瑶寨或家中设坛,请拳师传授武艺,勤学苦练。流传的拳术有“连环拳”、“捕获拳”、“四门拳”、“家拳”、“大重拳”等,器械有刀、棍棒、铳、钩、弩、板凳等,以打“开天醮”、“太平醮”、“宝醮”等瑶族民俗宗教活动方式,进行武术表演。瑶族一贯尊崇武德,不以武术撩事伤人。
2.舞狮、舞龙灯。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较大的瑶寨皆有舞狮、舞龙灯活动。狮子以布为皮,以麻为毛,用麻染成彩色,内有两名青壮年舞之。有一逗狮者手持宝灯引导舞动,逐寨逐户耍闹,逗狮者或其他人根据户主情况,如修造、添丁、进财、升任等,编说一些吉祥喜庆的顺口溜,叫做“当狮子”,舞狮者则根据“当语”舞出相应的动作。在村寨公共场所舞狮,叫“耍大堂狮子”,“当语”可以随便些,一般伴随舞术表演,舞刀弄棒、散打、对打、跳八仙、“上刀山,过火海”,场面壮观。耍入家中堂屋,“当语”要讲究些,风流及不合主家的话要避讳。舞龙灯在春节期间与舞狮同时进行,有滚地龙和抬龙两种。滚地龙头尾用布扎成,小巧结实,龙身短小可进入民家堂屋内灵活翻舞。
抬龙则龙头高大,龙身有10至20节,长达30至50米,头尾和每节顶端装有灯笼,每节之间用粗绳连接,尾后由一名壮汉用绳拖住。行进中彩灯鼓乐狮队相伴随行,队伍绵延景象十分壮观。此外,旧时,每当虫害猖獗时,还有舞草龙的习俗。龙头用红绢(亦称朱纱)糊成,龙身用稻草编扎而成,人们抬着草龙到甶洞中游串,认为这样可以除虫消灾。现在使用农药杀虫,抬草龙“除虫”的旧习俗已不复见。
3.踢毽子。踢毽子是瑶族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毽子由毽身和底板两部分组成,毽身用公鸡颈毛加三根尾毛捆成喇叭形,底板用四层圆形软牛皮垫中间夹放三枚铜钱。踢毽子花样很多,主要用脚踢,也可用头、肩、臂、手等部位打,可以前后左右落下,不等落地就接上,比赛人数不限,以谁的花样多难度大为胜。
4.打陀螺。用坚硬的杂木削成大小不一的陀螺,另用一根一尺多长拇指粗的木棍一端扎一把用棕树叶撕成条条的“扫帚”,抽打陀螺,谁的转得快、转得久为胜。
5.抛石子。一般备石子八颗,抛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抛法,均只允许用一只手去抛和捡,手板手背都可以接。一般为三五个人比,有人围观助兴,赛前共同商议一轮抛多少“斤”,即接回多少颗石子的意思,谁先抛满谁为胜。
6.荡秋千。将丛竹破成数片,与稻草合编成粗大的绳索或到山上砍来牢固的野藤,挂在屋梁上或大树干上,人抓住它并坐在上面前后荡动,以荡得高为胜。
7.射弩。弩由竹弓和箭矢构成,箭杆选用箭竹或芒秆,在一头装上箭头,射程可达20至30米,以射中目标的多少定胜负。
8.上刀梯。在一根两三丈高的木杆两旁绑上数十把锋利的尖刀,刀刃向上,由表演者赤脚踏上刀刃登上梯顶做各种表演动作,此项活动现在已绝迹。
9.踩高脚。踩高脚又称踩高跷。高脚常用竹子做成,谁踩得高、踩得快、踩得稳且能踩出花样来谁胜。
10.棋类。在瑶乡山寨流行的传统棋类有六子棋、五子飞、三三棋、猪婆棋、裤裆棋、牛角棋等。此外,还有跳绳、跳田、跳“飞机”、跷跷板、滚铁环、推扁担、扳把子(手腕)、捉迷藏等活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