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源县民俗风情集成:52.资源瑶族的婚姻(4)

(2025-09-19 07:26:49)
分类: 资源县

5、婚宴。瑶族办结婚酒席要请两班“鸣响师”,一班是汉族的鸣响师,一班是本民族的“鸣响师”。请汉族鸣响师是帮闹台,增加热闹的气氛。瑶族鸣响师是在酒宴礼仪中吹奏,因为瑶族鸣响师吹奏的牌调和汉族鸣响师不同,特别是唢呐,瑶族叫“棉查”,吹的曲调有严格的规定,在酒席中什么过程吹什么牌调,如挂彩、拜堂、摆席、齐客、陪客、行酒礼等程序一定要瑶族鸣响班按瑶族的严格规定来吹。而且瑶族鸣响班,在酒席之前,一定要进行“封禁”的程序,即是由鸣响师烧“钱纸”供师后,把各种野鬼关禁起来,不让它们出来吵事,以保证酒席的顺利,“封禁”后才能开始吹,接连吹奏“升牌曲”、“新官上印曲”、“梅花曲”三个牌子后,为整个酒席打开场面,然后就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随便吹奏。汉族的鸣响班没有严格的规定,只是按照一般不同酒席规定的曲牌,随时可以吹奏。

正酒一般是晚餐,但不论午餐晚餐,摆席和就座的客人位置都是一样安排,行酒礼的仪式也大致相同。行酒礼的仪式不是正酒席则可以简短,正酒宴席行酒礼时,则要全盘按传统照搬。喜宴都比较丰盛讲究,每桌菜有十至二十几个菜,俗称“十大碗”,需名师主厨,味道甚佳。酒一般喜欢用乡土米酒,不限量,现在也时兴瓶装高浓度酒、啤酒和饮料。开席时,出菜上菜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先从主宾席开始上菜,菜的种类也是先荤后素,先大菜后小菜冷热搭配,鸡和鱼放在最后面上,名叫“鸡飞鱼走”,表示客人吃饱喝足可以离席了,寓意“年年有余”、“家中有余”。送亲客主席一般先不放酱醋、辣椒、葱花,以免让宾客吃“辣椒”和“冲菜”引起误解,待客人主动提出要辣椒酱醋葱花时才给拿来。

摆席位的规矩是以堂屋为准,堂屋一般摆四桌或六桌(根据实际情况定),前两桌是安排女方来的四大位、亲家以及重要人物就座。客人坐齐后,则可安排礼仪师、第一厨师和升壶师(酒师)等陪坐。下面席位是左边为陪席,由男方选定一些懂酒礼仪式,能歌会道又能喝酒的客人就座“陪酒”;右边席位坐“鸣响师”(吹鼓手)和炮师等客人。除堂屋内的席位和客人座位有严格的规矩之外,其他席位都没有规矩,由客人自由就座。客人都坐齐后,礼仪师开始发话,施礼,乐队吹奏,炮师放炮,开始进入酒礼仪式。

晚餐正酒的仪式,先由两班鸣响师一齐吹奏“齐客”的牌子,这时主家的礼仪师发话喊“四大位到齐否?”大家同答:“到齐了。”礼仪师发话:“请动大乐师,炮师。”这时鸣响师一齐吹奏酒礼曲牌,炮师点放鞭炮,酒宴开始。礼仪师开始点酒和请酒,点酒36杯,进行一套复杂的酒礼程序,这时客方的脉正大人又要回敬一番复杂的礼仪,双方互相进行恭维祝贺后,开始由礼仪师请酒,由升壶师敬酒,要连请18杯。请一轮酒吹鼓手按规定的牌子吹奏一轮。

喝完18杯酒后,主客双方又互相施礼讲一些客气话,然后礼仪师宣布抽烟、喝茶暂时休息一会。休息一会后礼仪师请大家就位,这时礼仪师和陪席人员,同女方来的脉正大人以及客人,互相施礼,并讲一些幽默的笑话,逗得满堂客人哄笑,鸣响班又吹奏规定的曲牌。

这时男方的女客都到女方来的男客中去敬酒、女方来的男客都到男方的女客中敬酒,每人双手捧着2杯酒,互相找对方唱歌、敬酒劝对方喝,对方又用唱歌答谢,这时候整个酒席场面的气氛进入高潮。男女客人之间互相唱歌劝酒喝到10杯后才告一段落。礼仪师又开始按上一轮18杯的程序继续请36杯中的下18杯。请一轮,吹鼓手按规定的曲牌吹奏一轮,一连请完18杯(共36杯),坐堂屋的四大位和客人一定要喝36杯,个别不能喝的,可经礼仪师同意叫礼仪小姐帮舀饭,客人自己不能去舀饭,而且饭后也不能离席,要等大家一齐散席。

36杯酒喝完,大家站起来感谢陪酒的人和礼仪师,讲一些客气话后,才进行自由吃饭和喝酒。接着“四大位席”和“陪酒席”、“鸣响席”之间互相感谢,感谢完后才敲锣打鼓,点放鞭炮散席。晚餐正酒散席后,一般都到下半夜3点钟,有的到天亮。

婚宴后双方亲友对唱山歌,第二、三天继续互述家常和饮酒对歌。有的送亲人多,要举行几天歌堂对歌,青年男女们从中来挑选各自的意中人。这是青年选择对象的极好时机,给未婚男女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牵线搭桥机会,也是歌手们大显身手的好时光。

婚礼次日,要举行“挑水”仪式,称为“挑金水”。在鞭炮声中村中青年男女要簇拥着新婚夫妇到井塘“挑水”。挑水时,男方家族中的一位姑娘引路,新娘挑一担水桶,由新郎用水瓢盛水,一般只盛七八瓢水,村中青年男女则故意将水撒在新婚夫妇身上,弄得喜笑颜开。

第二天早上的酒席仪式和头天晚上差不多,但少了男女客人之间互相敬酒的程序。礼仪师行酒礼,双方客人一齐要先喝六杯酒,叫“六(禄)位高升酒”,然后再行其他酒礼,程序也基本和头天晚上差不多。早餐酒席之后,男方主家准备送女方客人返回女方家去。散席后男方客人和女方客人分别排列堂屋两边,互相施礼和感谢,然后由男方的客人送女方的客人出大门到“亲家堂”停留,再由主婚人在“亲家堂”给新郎新娘再次披红挂彩,又带新郎新娘进堂屋去脱下彩红,向鸣响师作揖。这时鸣响师向新郎新娘祝贺,讲一些吉祥幸福的贵言,然后再出门和大家一起送客人(新郎和新娘三天后才回外家)。送走女方客人后,男方的客人又全部回到主家,大部分客人须要继续留下来,有一部分需要走的就和主家互相告别就行了,不兴什么礼仪。这样,一场喜酒的正席就算结束,但这天还有不少的客人和帮忙的留下,帮处理酒席后的事宜,晚上还要进行一餐酒席叫“散席酒”,但不行酒礼,实际一场婚礼酒,男女双方需要办三天三夜才能结束。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受到其他民族尤其是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瑶族的婚俗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古老婚俗已逐步摒弃,一般都从节俭出发,喜事新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