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民间故事集成:112.“四子”评戏;113.聋子与瞎子;114.张木匠
(2025-06-29 06:33:59)分类: 民间故事 |
112.“四子”评戏
瞎子、跛子、聋子三人看完戏后,便相邀到餐馆宵夜,并首先讲明哪个不能将今晚上所看的戏给予恰当的评论,宵夜钱就归哪个出。瞎子首先讲:“今晚上的戏唱得好,京胡也拉得响,不足之处就是灯光太暗。”聋子忙接着话讲:“老兄你可说得冤了,今晚上的戏演得虽不错,可就是唱黄了腔,京胡拉走了调,锣鼓打错了点。”跛子清了清嗓子,不急不慢地说:“你们二位讲的又对又不对,依我看,宵夜钱你俩各该出一半。”瞎子一听,忙说:“跛贤弟,想必你自有高见,请贤弟赐教。”跛子一听,更是得意地说:“恕我直言,瞎老兄看不见,聋二哥听不到,故评论都不恰当。依我愚见,今晚上的戏唱得好,京胡拉得响,灯光也蛮亮,就是剧场不平。要是剧场平整的话,那就十全十美了。”
瞎子、聋子、跛子都怕自己出宵夜钱,三人各执己见,互相争论得不可开交。正在这时,进来一位顾客,瞎子、聋子、跛子三人请他公断。哪知那人原来是个哑巴,只见他不急不忙、不言不语用筷子沾上酒,在桌子上写了“你们都是有嘴讲别个,无嘴讲自己”一行字,然后端起宵夜吃了个精打光。瞎子、聋子、跛子三人见了只好摇头叹息,平摊了宵夜钱。
一九八五年五月,采录于中峰
讲述者:于先光,男,四十五岁,汉族,中峰枫木村人,农民,初中文化
搜集者:邱盛元,男,三十七岁,汉族,资源县文化馆干部,初中文化,
流传地区:资源中峰一带
113.聋子与瞎子
三家村有一个瞎子,有一个聋子,两人都喜欢吃猪肠子。一天,两个商量合伙加餐。两个人来到市场上,问猪肠子好多钱一斤,卖主答道:“七毛钱一斤。”聋子听不到,瞎子却听得很清楚,他忙将聋子拉到一边。大声告聋子,猪肠子一块钱一斤。两人一起买了两斤,聋子出了一块钱,瞎子只出了四毛钱。
回到家,两人把猪肠子煮好,就喝起酒来。喝了一阵子,聋子欺瞎子看不见,丢了一撮谷糠皮到锅里。瞎子吃着吃着觉得不对劲,好像猪肠子没洗干净,猪屎都还有,他气得丢下了筷子走了。瞎子一走,正合聋子的意,他一个人便在那里慢慢地喝将起来。
一九八六年三月,采录于梅溪
讲述者:龙大贵,男,六十五岁,汉族,梅溪随滩人,农民,小学文化
搜集者:蒋凯,男,二十五岁,汉族,资源县委办公室干部
流传地区:资源县梅溪瓜里乡一带
114.张木匠
传说,从前有个好吃肫(zhn)子的张木匠,别人若请他做工,杀鸡杀鸭招待他时首先要夹肫子给他吃。他要是没有吃到肫子,就当得他没吃你的鸡或鸭,做工时他就会搞你的鬼板路。
有一回,他女儿请他起新屋。从“起马”到“上梁”一共吃了几十餐鸡肉和鸭肉,就是总没尝到一点点肫子味。他恼得要死,怀记在心里。
这天,新屋上完梁,张木匠就叫徒弟急忙挑起工具走了。女儿和女婿赶忙备好工钱和打发的礼物追到半路上送给他。
张木匠接过工钱和那些物品,没走多远就歇下来打开一看,仔细辨认,突然大吃一惊,嘴巴张开好宽,舌头伸出有半尺长。原来这是一包用油炸得香喷喷的肫子。这是女儿知道他爱吃肫子,生怕别人夹了吃而特意留下来的。
张木匠只好又挑着工具向女儿新屋走了转来。这时,帮忙的人和亲戚朋友都还没走。张木匠拿起墨斗爬到梁上,把墨线朝下放,离地还有几尺高,他在上面紧问:“倒(到)了没有?”下边的人一看回答说:“没到!”他又把墨线放下来四、五寸,问:“倒(到)了没有?”下边的人还是回答:“没有到。”张木匠在梁上连声大喊说:“没到(倒)就好!没到(倒)就好!”在场的人都感到莫明其妙,后来才知道他在做工时因为没吃到肫子恼了火,特意把一根正柱子颠倒头下了墨。
自从这回以后,张木匠不管吃不吃到肫子,再也不做哪种小气量的事了。
一九八七年二月,采录于车田
讲述者:杨寅凤,女,六十二岁,苗族,车田龙塘村人,农民,文盲
搜集者:潘碧星,男,三十九岁,苗族,车田龙塘村人,农民,小学文化
流传地区:资源五排一带
注:肫子:指鸡鸭鹅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