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民俗风情集成:3.资源人的婚姻习俗(下)
(2025-05-07 07:03:11)分类: 资源县 |
出亲按照事先预定的时辰,由打伞的“提亲娘子”主持出亲。出亲之时,首先“迎书先生”先将两把竹膏在火塘点燃,呼道:“一对银竹到花堂,照亮新花出绣房。新花今日于归去,来年早生状元郎”。然后新娘要拜家堂神主、父母长辈。拜毕,在堂中双方吟诗作对,并将膏把火交一把给娘家,带一把走。最后等待“迎书先生”下完观礼后,便鸣炮出亲,新娘轿启,男女双方的迎送亲队伍,民乐齐奏,鞭炮连绵,热闹出亲。
新娘轿启,男女双方的迎送亲队伍,号炮连绵,热闹启程,缓缓上路。尤值一提的是,途中若遇迎面而来的送亲队伍,两位新娘在错身过路时,都自觉取下贴胸佩戴的小圆镜或胸前绽别的绣花针,相互交换,以示两相平等,无有高低强弱之分。方才会身而过。如遇路人,路人必须走“下手边”,否则“迎书先生”找其理论,路人将遭旁人歧视。
队伍到男方家门100米左右,男方必有人当路迎架板凳,持鸡斩煞。斩煞之人左手高举雄鸡,右脚踏踩条凳,高声唤道:“咳!此鸡不是非凡之鸡,头戴凤冠脚踏泥。往日此鸡用作迎宾待客,今日此鸡便是普安祖师拿来斩煞之鸡。斩那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九连三煞、木马大煞、披麻大煞、一帮凶神恶煞。新人有煞,雄鸡顶当。新人进屋,大吉大昌(边说边杀鸡)。鸡血落地,百无禁忌,百子千孙,万代富贵”。至此,亲朋好友齐声附和:“好的!”斩煞完毕,新娘才进入男方家门。
送亲的人数也因民族、地域不同而不同,在西延一带一般只安排2人或4人,在五排一般安排8人,瑶族也有族内亲人和舅姨姑嫂一户安排1人的。基本实行父亲送亲,母亲“回门”送的习俗,但苗族父母都不送亲。
拜堂新娘进门后,随即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双双依次先拜天地,后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后吃中午喜酒。下午老年人谈古论今,年轻人玩要棋牌,当晚“闹洞房”、唱“贺郎歌”“尼呐尼”,花样百出,热闹非凡,男欢女笑,彻夜不眠。次晨,“复筵请拜”。新婚夫妇恭立堂前叩拜祖宗,然后一一呼请尊亲、良友,受拜领酒,聆听教诲或祝愿,最后拜谢媒人,气氛异常和谐。
回门:新婚第二天,新郎新娘备礼回娘家参拜父母宗亲,中峰乡一带娘家要清早派新娘的兄弟来接新郎新娘。在梅溪乡茶坪村一带还有“修鸾风书”“饮排头酒”的习俗。“报日”后,男方必须专请“迎书先生”修“鸾风书”,内容以记载男女双方生庚年辰为主。行“取府礼”,送“花红礼”。“取府礼”即备一鱼一鸡,猪肉一块,红包数个等送往女方,以便女方宴请亲戚商议于归之事。迎亲前一天,男方邀请族上要人,主事长者饮“排头酒”,商定迎亲事宜。与此同时,“迎书先生”需修三帖。即“满门书帖”,将女方父老长辈全都修入帖中,以示尊敬;“催帖”是催促女子如期梳妆打扮,按时登轿启程;“观帖”即邀请女方有关人士驾临男方家中观摩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