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寒假桂林旅游(95):桂林市虞山公园(1)
(2025-02-17 07:17:29)
标签:
旅游 |
分类: 旅游 |
在水池里面,有高约2米的喷泉,喷出白色的水线。在水池旁边,写着:“请勿戏水,防止漏电;水深1.3米,注意安全”。我支起三角架,以2米高的喷泉为背景拍照。
虞山公园位于桂林市城北,因其园美庙灵、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游览的好地方和桂林历史的渊源地。园内虞山、皇泽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华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这里。秦朝人立庙纪念,延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古往今来,祭祀虞帝者络绎不绝,使虞山和虞帝庙附丽着浓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虞山公园的造园手法新颖,风格独树一帜,古今结合,东西兼容,精巧雅致,主要景点有虞帝庙、怡沁园、三绝碑、五福塔、闻韶楼、韶音洞、九重天等,景景生辉,处处诱人。
虞山公园内的虞山是桂林城北的一座孤峰,传说虞帝的海妃在此山殉情。根据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唐朝时在山下建虞帝庙,在庙的东面,宋朝人建南薰亭,把此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对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朝散文家韩云卿的文章,韩秀实书写、李冰阳篆额的《舜庙碑》和南宋朱熹作的《虞帝庙碑》等石刻。洞内有南宋方信孺的《古相思曲》、南宋张式的《韶音洞记》等。
我往前走,台阶两旁有花圃,有一棵很大的树,这棵大树的树枝很长,行人从树枝下面通过。一个圆形的花圃里面,有一个雕刻有花纹的酒葫芦。
我来到了虞山。虞山是一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头山,虞山山脚下有一个洞,叫“韶音洞”,是一条南北对穿的古地下河道,高2至3米,宽5.5米,深105米,面积约720平方米。北洞前淙淙流水、阵阵松涛,交汇成韵,有如舜帝所写的“韶乐”,因此有了“韶音洞”之名。南宋人张式《韶音洞记》云:“洞之深凡十有三丈,广二丈有奇。牖(yu)之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为台,可钓。明年秋,又于洞之左得小丘,平广爽垲,江出于旁,凡桂之山,瑰奇杰出者悉献其状。”明朝周进隆题“韶音洞”洞名,清朝俞徵题“薰弦”二字,都表达了洞的特色。
我进入韶音洞,地上竖有一块牌子,写着:“山体落石,请勿靠近”。在韶音洞里面摆放着一些景观石,也就是奇石,一块牌子上写着:“为了你的安全,请勿触摸物品”。
洞内有一些菩萨的雕塑。洞内有一间厅,取名“憨石厅”。厅门上雕刻有一幅楹联,上联是:“顽石耐寂,长卧山麓水底,从不自耀”。下联是:“慧眼识珍,小除苔痕污斑,骤然生辉。”这幅楹联充满了仙佛之气,在虞山天然的韶音洞和后世摆放的奇石之间,用一个“憨”字链接得相辅相成,相映相辉。
在石壁上贴有牌子,写着:“小心撞头”“千年男像观音”。
我看到一座躺着的弥勒佛雕塑,这座弥勒佛雕塑光头、长耳朵、坦胸露腹,用手臂枕着脑袋。
穿过韶音洞,是一个小广场,小广场上竖有一座正在打坐的和尚雕塑,和尚坐在石头上,闭着双眼,盘着腿,赤脚,和尚旁边有一个葫芦。在旁边的山坡上,种有树,树下坐有一座菩萨雕塑,菩萨光头、长耳朵、手中拿着一根木棍。另外一座菩萨雕塑光头,眉毛很长,菩萨双手拿着他下垂的眉毛。
广场的另一边,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红色的塔楼。这座塔楼有五层,此塔名为“五福塔”,有一座圆形的门,将广场与塔楼隔开。
圆形的门上有一幅楹联,上联是:“墙矮风无阻”,下联是:“门圆月不孤。”联虽短,意境却不俗,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造园的高超手法。
来到五福塔前,门上贴有一幅楹联,上联是:“撞钟增福气”,下联是:“登塔沐祥光”,这幅楹联体现了游客登塔祈福的好意愿。
另外一间门上贴有一幅楹联,上联是:“揽胜登楼莫忘九州风雨”,下联是:“为人处世还须几杵心钟。”这幅楹联着眼于不忘虞帝恩泽九州百姓,让大家把虞帝仁孝的精神牢记心中。
在一面墙壁上雕刻有一条龙的头,龙头竖起二支角,二根长触须,鼓出双眼,张开嘴巴,显得很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