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寒假桂林旅游(56):桂林东西巷的名人旧居

(2025-01-08 08:16:41)
标签:

旅游

分类: 旅游

在墙壁上贴着:

东巷2号:

民国财政厅厅长家眷旧居

建于抗战胜利后,分前后两进,二合院格局。院墙东南拐角采用方角转圆角的做法,方便行人车辆通行,既富美感,也体现出人文关怀。传此宅解放前为张姓民国财政厅厅长家眷旧居。

东巷7号:

马启邦小院

东巷7号曾是白崇禧得力助手马启邦的小院。马启邦是回民,曾为警署局局长。马家的建筑是欧式风格,内庭还种植了罗汉松,这在当时的东巷可是独一无二。因年久失修倒塌,住宅前几年已被有关部门拆除改造。改造后的楼房黄色外墙格外显眼,门前的那颗罗汉松,依旧在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东巷12号:

韦瑞霖故居

东巷12号是新中国成立前桂林市最后一任市长韦瑞霖的故居。韦瑞霖先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团指导员,在保卫武汉战争、桂南战争中均有其身影。坊间称其“为政仁善,颇得民心”。韦瑞霖对诗书画篆刻也颇有研究,曾担任广西书协顾问、诗词学会副会长、南宁中山诗书画印社社长等。1998年,他以87岁高龄辞世。

东巷13号:

江西会馆

仁寿巷也称江南街,为江南商人集聚地,巷内有仁寿宫及建昌会馆,人称江南会馆,会馆于抗战时被毁。在2013年考古挖掘中,此地出土了清乾隆年间仁寿宫的铁制香炉及《重建建昌会馆碑记》石碑。

东巷16号:

合院民居

民国时期建筑,二层砖木结构,是东巷留存下来较为完整的合院民居,对研究桂林城市民居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东巷20号:

覃氏望族故居

此处为阳朔县朗梓村覃姓望族所建,是阳朔县朗梓村覃姓人进城经商和子弟读书落脚之处,为目前东巷保护最完好的历史建筑。他家的大门不是开在正中位置的,而是东南角,有“紫气东来”的寓意。正房均为二层砖木结构,二楼完好的走廊,小青瓦硬山屋面,清水砖封火山墙,呈四水归堂的合院格局。

东巷24号:

巨丰泰药铺

“巨丰泰”为唐姓广东籍人士在桂林城创办的老字号药铺,主要经营中草药,亦有中医师坐诊。据街坊回忆,每逢晴天,巨丰泰都会将各类药材晾晒在房顶上,成为东巷的独特风景。

兰井巷26号:

熊同和药号

“熊同和”是桂林的一家药业老字号,最早是清朝末期,熊姓江西籍人士在桂林城创办的一家小药铺,搞点批发零售,取名“熊同和”。此后,“熊同和”根据祖传下来的秘方,精心加工,制作了一些中成药,货真价实,疗效显著,又服务热情,因此赢得了很大的声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