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寒假桂林旅游(35):桂林七星公园花桥的传说(1)

(2024-12-17 07:26:00)
标签:

旅游

分类: 传说

我终于走到了我读大学时来到过的花桥。花桥已经重修了,已经不是我大学时和阿纯、表妹阿新一起来时经过的那个花桥了。现在的花桥更高大、更宽了。在花桥上面有行人在行走,廊上挂有二排红灯笼;在桥头和桥尾插有彩旗;在桥亭上方写有“花桥”二字。

据《静江府城图》石刻的记载,在宋代已有此桥,石砌五孔,桥式和桥亭大致与当代的水桥部分相同。花桥多次易名,宋代,因建于嘉熙年间(公元1237年-1240年),名嘉熙桥;明代,以附近花木繁茂,更名为花桥;清代,因东端有小山平坡突起,形状如柱子,改名为天柱桥。

元末明初,花桥被洪水冲塌。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桂林知府何永全在原来的桥基上架木为桥。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靖江安肃王妃徐氏,重修为四孔石桥,同时增旱桥6拱,以加强排洪。花桥分东西两部分,东段为水桥,长60米、宽6.3米、高8米;西段为旱桥,长65.20米。1965年整修时新增一孔为七孔。平常小东江与灵剑溪水从东段水桥缓缓南去,汛期洪水则从西段旱桥排泄。整修后,桥亭及旱桥栏杆均改为混凝土结构。

花桥自古景色迷人,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北望花桥,水花桥四孔与倒影,通圆如四轮明月,有“花桥虹影”的美誉,甚为壮观。在这里,如果天空有月亮就看水中的映月,如果天空没有月亮,就看桥亭桥孔,四孔临水,正是“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

据说当年修花桥捐钱时,领头的照例办一桌酒邀请大家入席,吃一块猪肉捐十两银子。有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老头,一连吃了十几块,认捐时,他一口答应捐一孔桥的钱。众人以为他胡扯,一起来到他家,只见一串一串的钱堆满了一屋子。老头捐了钱,人们要刻碑留名,问他姓名,他说:“我是划船的,船上有猪头龙。”人们只好在桥的栏杆柱子上刻了一个猪头。

修桥时,请来桂林最有名的师傅,雇来一百名员工,限定一百天完成。修了九十九天,最后一天合拢时,师傅指挥大家把一块事先量好的石块往桥上最后一个缺口上架,谁知石块却整整短了五分。这时,石工中一位老者站出来说:“我的活儿还没完,合拢还不到时候。申末酉初,我叫你们。”这老者自开工以来,天天在玉兔岩烧火,火烧得又大又猛,谁也不知道他烧什么。大家合拢无计,就暂且听他的。傍晚,只见老者从玉兔岩中拖出一把三尺长、明晃晃的利剑,众人把利剑和石块并排架在缺口上,刚好合适,花桥终于建成了。

花桥落成那天,要挑个福份好的人踩桥,以图吉利。谁知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头挑着两筐牛屎抢先闯到桥上,他跑到桥中,把牛屎洒得满桥都是。人们骂他,他却笑嘻嘻地说:“你们看,这是什么?”大家一看,都呆住了,原来牛屎变成铁水都灌进桥里去了。

修花桥以前,小东江上也曾修过桥,但几次都被洪水冲垮。原来江里有一条蛟龙,洪水一来,蛟龙一过桥,桥就被拱塌。这次花桥刚修好,洪水就来了,蛟龙又起,但就是不敢过桥,只能钻旱桥,因为水桥下面安了那位老者炼出的斩龙剑,桥身还用铁水灌过,再大的洪水也冲不垮。花桥安稳了。人们传说,捐钱砌孔桥的、安斩龙剑的,都是一个人——鲁班师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