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柳州市五县游(38):三江县最大鼓楼(5)
(2024-07-10 08:30:25)
标签:
景区旅游骑行文化 |
九、鼓楼的白色
鼓楼除了建筑形式和风格独特外,其建筑色彩的应用也很别致。因为侗家人喜欢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纯洁、高尚和幸福,因此在他们的公共建筑上均用白色做装饰,如檐枋、瓦口、顶脊和翘翅,都涂有极为醒目的白色,通过高色调白色与大面积暗色调的青瓦和杉木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座鼓楼的轮廓线条光感灼灼、雅淡明快,主体更是突出,富于立体感。白色不仅丰富和装饰了建筑群体的色彩关系,同时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庄重典雅的审美效应,强化了鼓楼的凝聚力。
十、小结
侗族鼓楼独特的造型、科学的结构、精湛的工艺技术、令世人惊叹!联合国机构一官员称赞说,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侗族的房屋建造非常的独特,是属于比较有特点的一个建筑。
我看到在鼓楼的墙壁上贴有图片,图片上标有文字:“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地图”“林溪平寨鼓楼”“八江归令鼓楼”“林溪合善鼓楼”“独峒八协鼓楼”“同乐寨丛鼓楼”“独峒干冲鼓楼”“梅林軖寨鼓楼”“洋溪寨全鼓楼”“林溪高友鼓楼”“八江高迈鼓楼”“同乐孟寨鼓楼”“良口鼓楼”“富禄岺旁鼓楼”“独峒唐朝鼓楼”。其中林溪高友鼓楼的墙壁上写着:“一定要解放台湾”;良口鼓楼门口贴有一幅对联,上联是:“笙笛阵阵跳起民族舞”,下联是:“银弦悠悠唱出时代歌”。
我支起三脚架,坐在鼓楼一楼中间的板凳上拍照。
在鼓楼的墙壁上写着:
三江鼓楼
被誉为“侗乡第一楼”的三江鼓楼,作为庆祝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献礼项目,于2002年11月建成。是由当地著名的侗族民间工匠、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造技艺传承人杨似玉为首的民间楼桥师傅队伍携手建造而成,集文化、观赏、族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创造了侗族鼓楼占地面积最大,楼层最多,主柱树龄最老,设计独具风格四项之最。
鼓楼坪
鼓楼坪是侗族群众的娱乐场所,芦笙踩堂、百家宴等大型活动都是在鼓楼坪上举行。三江鼓楼前面的鼓楼坪,均用卵石砌成,上面有不同的图案。鼓楼坪前的民族广场已成为侗乡群众开展大型集会、晚会、歌舞表演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聚集着三五一群、七八一拨的人群,大家在鼓楼前尽情歌舞,欢乐无穷。
三江鼓楼与富有民族特色的月亮街相毗邻,与县城三江风雨桥交相辉映,为县城景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看到了这座三江鼓楼的设计建造者杨似玉的照片,照片下面写着:“国家非物质文化木构建筑传承人杨似玉大师”。
杨似玉
杨似玉,男,侗族,1955年出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杨似玉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深得祖传技艺,继承发展了侗族最有特色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楼文化。他仅凭代代相传的13个特别的木建文字(学师文),如“香杆”“竹答”等以及一些建筑用具,便能准确而神奇地把建筑物建造出来,而且从来不需要绘制图纸(一般目测过地形便成图于心)。闻名中外的广西三江程阳永济桥和三江鼓楼就是在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情况下建造成功的。杨似玉共设计吊脚楼一百多座,大型风雨桥六座,小型风雨桥三百多座,一般鼓楼六座,大小凉亭二十多座。
杨似玉,凭着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成为当地的“能人”,是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国家文化部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广西唯一一人。他擅长造侗族传统的建筑风雨桥和鼓楼,在很多景点、纪念场馆留下了风雨桥、鼓楼、民间木楼、戏台等建筑作品和大量风雨桥、鼓楼模型,是广西仅有的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一。